万病回春-第页-[卷之三] 呃逆_中药方集

TOP

 
万病回春
[卷之三] 呃逆
】 【繁体
脉∶呃逆甚危,浮缓乃宜;弦急必死,结代促微。
发呃者,气逆上冲而作声也,呃,一名咳逆。若胃火上冲而逆,随口应起于上膈,病者知之易治也;自脐下上冲,直出于口者,阴火上冲,难治。俗名谓之打呃是也。
胃口虚寒、手足冷、脉沉细,是寒呃也。

丁香柿蒂汤
丁香柿蒂良姜官桂半夏(姜汁炒)陈皮木香(另磨)沉香(另磨)茴香藿香浓朴(姜汁炒)砂仁(各等分)甘草(减半)乳香(为末)上锉一剂,姜三片,水煎,磨沉、木香,调乳香末同服。寒极手足冷、脉沉细加附子、干姜,去良姜、官桂。
发热烦渴脉数者,是热呃也。

柴胡汤
治身热、烦渴、发呃。
柴胡黄芩山栀柿蒂陈皮砂仁半夏(姜汁炒)竹茹(各一钱)藿香(八分)沉香木香(各三分)茴香(五分)甘草(三分)上锉一剂,姜一片、乌梅一个,水煎,磨沉、木香温服
一切发呃,用柿蒂、沉香、木香、乳香、砂仁为细末。每服一钱,淡姜汤调服最效。如口燥渴、身热不可服。
胃中痰火发呃者。

黄连竹茹汤
治胃中痰火发呃。
黄连竹茹麦门冬(去心)山栀陈皮半夏(各一钱)砂仁沉香木香茴香(各五分)苏子(八分)甘草(二分)上锉一剂,姜一片,乌梅一个,水煎,磨沉香、木香调服。
水寒停胃发呃者。

茯苓半夏汤
治水寒停胃发呃。
茯苓半夏(姜汁炒)浓朴(姜汁炒。各一钱)干姜(炒)丁香官桂砂仁(各五分)陈皮(一钱)藿香(八分)柿蒂(一钱)茴香(七分)沉香木香甘草(各三分)上锉一剂,姜三片,水煎,磨沉香、木香同服。
下气上升发呃者,阴火也。滋阴降火汤,治阴火上升发呃。(方见虚症。)根据本方加砂仁、茴香、沉香、木香、山栀、柿蒂、辰砂。
中气不足,脉虚微,气不相续而发呃者,补中益气汤生脉散、黄柏,以降阴火,或少加附子。(方见内伤。)阳明内实失下而发呃者,六一顺气汤下之。(方见伤寒。)伤寒传经热症,医者误用姜桂等热药助其火邪,痰火相搏而为咳逆者,黄连解毒、白虎汤及竹沥之类治之。
(方见伤寒。)凡泻痢发呃与伤寒结胸发黄又发呃者,俱难治也。
大抵发呃不止,将乳香纸卷烧烟熏鼻中及灸中脘、膻中、期门三处即效。

咳逆丸
花椒微炒出汗,去目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醋汤下。
伤寒发热而呃逆者,用黄荆子不拘多少,炒,水煎服,立止。

嗅法
治咳逆服药无效者。
硫黄乳香上各等分,为细末,以酒煎,急令患人嗅之即止。

又方
用雄黄二钱、酒一盏煎七分,急令患人嗅之愈。

灸咳逆法
乳根二穴,直乳一寸六分,妇人在乳房下起肉处陷中灸七壮,效如神。

又方
气海三五壮亦效。气海在脐下一寸半。
Tags:《呃逆》 《气逆》 《阴火》 《虚寒》 《丁香柿蒂汤》 《等分》 《发热》 《柴胡汤》 《温服》 《调服》 《痰火》 《竹茹汤》 《茯苓半夏汤》 《下气》 《滋阴》 《中气》 《补中益气汤》 《生脉散》 《内伤》 《阳明》 《六一顺气汤》 《传经》 《热症》 《火邪》 《白虎汤》 《结胸》 《发黄》 《膻中》 《气海》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三] 嗳气 下一篇[卷之三] 翻胃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