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病回春-第页-[卷之四] 眩晕_中药方集

TOP

 
万病回春
[卷之四] 眩晕
】 【繁体
脉∶风寒暑湿气郁生涎;下虚上实,皆头晕眩。风浮寒紧;湿细暑虚;痰弦而滑;瘀芤而涩;数大火邪;虚大久极。先理气痰,次随症脉。
眩者,言其黑运旋转,其状目闭眼暗、身转耳聋,如立舟车之上,起则欲倒。盖虚极乘寒得之,亦不可一途而取轨也。
大凡头眩者,痰也。

清晕化痰
治头目眩晕
陈皮(去白)半夏(姜汁炒)茯苓(去皮,各一钱半)甘草(三分)川芎(八分)白芷羌活(各七分)枳实(麸炒,一钱)南星(姜汁炒)防风细辛(各六分)黄芩(酒炒,八分)气虚,加人参七分,白术;有热,加黄连六分;血虚,加川芎、当归各一钱。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温服。以此作丸,亦可。
肥人头眩者,属气虚湿痰也。

君子汤
治气虚湿痰头眩。
人参(去芦)白术(去芦)茯苓(去皮)黄(蜜炒)川芎陈皮半夏(姜制)天麻桔梗(去芦)白芷当归(各等分)甘草(减半)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温服。
瘦人头眩者,属血虚痰火也。

四物汤加减
治血虚痰火头眩。
当归川芎白芍(酒炒)熟地人参(减半)陈皮片芩山栀茯苓(去皮)天麻(各等分)甘草(减半)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温服。
忽时眩晕倒者,是风痰,脉浮滑也。

二陈汤加减
茯苓陈皮羌活防风人参当归白术(去芦)枳实(麸炒)南星(姜制)川芎桔梗瓜蒌仁(各等分)甘草(少许)上锉一剂。水煎,入竹沥、姜汁同服。
劳役之人,饥寒眩晕者,脉虚弱也。补中益气汤加减(方见内伤)。根据本方加半夏、熟地黄、白芍、天麻。
阴虚火动眩晕者,脉必数也。滋阴降火汤加减(方见虚劳)。根据本方加川芎、天麻、山栀、竹沥少许。
虚极欲倒,如坐舟车,手足冷者,脉沉细也。

参附汤
治真阳不足,上气喘急、气短、自汗、眩晕。
人参(五钱)大附子(炮,三钱)上锉一剂。生姜十片,水煎,温服。
泄泻多而眩晕,时时自冒者,难治也。头旋眼黑,如在风云中者,乃胃气虚停痰而致也。半夏白术天麻汤(方见头痛)。
目昏眩者,乃风热上攻也。防风通圣散,治风热上攻,头目昏眩闷痛、痰喘咳嗽。根据本方去麻黄、芒硝,加菊花、人参、砂仁、寒水石(方见中风上治)。
临事不宁,眩晕嘈杂者,此心脾虚怯也。

滋阴健脾
此治气血虚损,有痰作眩晕之仙剂也。
当归(酒洗,一钱)川芎(五分)白芍生地黄(酒洗,八分)人参(七分)白术(一钱五分)白茯苓(去皮,一钱)陈皮(盐水洗,去白,一钱)半夏(姜制)白茯神(去皮木)麦门冬(去心)远志(去心,各七分)甘草(炙,四分)上锉一剂。姜、枣水煎,早晚服。
大学士中玄高公,患头目眩晕,耳鸣眼黑如在风云中,目中溜火,一医以清火化痰,一医以滋补气血,俱罔效。余诊六脉洪数,此火动生痰。以酒蒸大黄末三钱,茶下。一服而愈。盖火降则痰自消矣。
一熊槐二官,年六十余,身体胖大。余诊其脉,下手即得五至一止,余乃惊曰∶君休矣!渠曰∶连日微觉头晕,别无恙也,何故出此,愿实教焉。予曰∶越十日用药,相哂而退。
少顷间中痰,求救于余。见其必不可治,令以香油灌之,即醒。逾十日,果卒。
Tags:《风寒》 《暑湿》 《气郁》 《头晕》 《火邪》 《理气》 《眩晕》 《气虚》 《血虚》 《温服》 《湿痰》 《君子汤》 《等分》 《痰火》 《二陈汤》 《补中益气汤》 《内伤》 《阴虚》 《滋阴》 《虚劳》 《参附汤》 《气喘》 《自汗》 《泄泻》 《胃气》 《半夏白术天麻汤》 《头痛》 《目昏》 《风热》 《防风通圣散》 《咳嗽》 《中风》 《嘈杂》 《健脾》 《耳鸣》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四] 麻木 下一篇[卷之四] 汗证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