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病回春-第页-[卷之六] 妊娠_中药方集

TOP

 
万病回春
[卷之六] 妊娠
】 【繁体
脉∶妊孕初时,寸微五至,二部平匀,久按不晰。妊孕三月,阴搏于阳,气衰血旺,脉正相当;肝横肺弱,心滑而洪;尺滑带散,久按益强;或关滑大,代止尤忙;洪且脉迟,其胎必伤。四月辨质,右女左男;或浮或沉,疾大实兼;左右俱盛,胎有二三;更审经脉,阴阳可参。但疾不散,五月怀耽;太急太缓,肿漏为殃。六七月来,胎喜实长;沉迟而涩。堕胎当防;脉弦寒热,当暖子房。八月弦实,沉细非良;少阴微紧,两胎一伤;劳力惊怔,胎血难藏;冲心闷痛,色青必亡。足月脉乱,反是吉祥。
经脉不行已经三月者,尺脉不止,则是胎也。

验胎散
川芎为末,每服一钱,空心艾叶煎汤调下。觉腹内微动,则有胎也。若服后一日不动,非胎,必是经闭

艾醋汤
(如凭月难明有无,如月数未足难明)用好醋绞艾,服半盏后,腹中番大痛是有孕;不为痛定无。
安胎者,养血健脾清热也。
素有热者宜当归(二钱)川芎(一钱半)生地(一钱)益母草(一钱)白术(二钱)条芩(一钱)砂仁(八分)香附米(童便炒,一钱)苏梗(一钱)黄连(炒,八分)甘草(三分)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温服

安胎丸
(妊娠常宜服之)当归川芎白芍条芩(各一两)白术(去芦,五钱)上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茶汤任下,空心服,日进三服。此方,养血清热之药也。瘦人血少有热、胎动不安、素惯半产者,皆宜服之,以清其源而后无患也。
素虚弱者宜
芎归补中汤
治妇人怀孕,血气虚弱,不能荣养,以致数月而堕,名半产。
黄(蜜炙)人参白术当归川芎白芍(酒炒)干姜(煨炒)阿胶(炒)五味子杜仲(酒炒)木香甘草上锉剂,水煎服。

千金保胎
凡女人受胎经二月而胎堕者,虽气血不足,乃中冲脉有伤。中冲脉,即阳明胃脉,供应胎孕。至此时,必须节饮食、绝欲、戒怒,庶免小产之患,服此可以保全。
当归(酒洗,二两)川芎(一两)熟地(姜汁炒,四两)阿胶(蛤粉炒,二两)艾叶(醋煮)砂仁(炒,五钱)条芩(炒,二两)益母草(二两)杜仲(去粗皮,姜汁、酒炒,四两)白术(土炒,四两)陈皮(一两)续断(酒洗,一两)香附米(二两,酒、醋、盐水、童便各浸二日炒)上为细末,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米汤下。
恶阻者,恶心阻其饮食也。当归白芍(煨)陈皮香附(炒)白术(去芦)半夏(姜汤泡,香油炒过,不伤胎气)白茯苓(去皮)藿香神曲(炒)砂仁(各等分)甘草(减半)上锉剂,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温服。
子烦者,心神闷乱也。白茯苓(去皮,二两)防风(一钱)麦门冬(去心)黄芩(各一钱半)上锉一剂,竹叶五片,水煎服。
子痫者,目吊口噤也。当归川芎防风独活茯苓五加皮薏苡仁杏仁酸枣仁木香羚羊角甘草上锉一剂,生姜五片,水煎服。
子悬者,心胃胀痛也。(胎前诸病,总宜此方加减。)当归川芎白芍人参紫苏陈皮大腹皮(水洗)甘草上锉一剂,生姜五片、葱白七寸,同煎服。腹痛加香附、木香;咳嗽加枳壳、桑白皮;热加条芩;呕加砂仁;泻加白术、茯苓。
子肿者,面目虚浮也。当归川芎白芍地黄茯苓泽泻白术条芩栀子麦门冬浓朴甘草上锉剂,水煎温服。
子气者,两足浮肿也。天仙藤(即青木藤洗略炒)紫苏陈皮香附乌药木香甘草上锉,生姜煎服,加苍术尤良。
子淋者,小便涩少也。麦门冬赤茯苓木通淡竹叶上锉水煎,空心服。
转胞者,卒不得小便也。冬葵子(五钱)山栀子(五钱)木通(三钱)滑石(五钱)上锉一剂,水煎温服,外用山栀子、冬葵子、滑石为末,田螺肉捣膏,或生葱汁调膏贴脐中,立通。
崩漏者,属血虚漏下也。

芎归汤
胎漏下血不止,或心腹胀,一服立效。
当归尾川芎(各五钱)上锉一剂,酒煎,入童便一盏,同煎服。

胶艾四物汤
(一名安胎饮,治胎漏下血腹痛。)当归川芎白芍(酒炒)熟地阿胶(炒)条芩白术(去芦)砂仁香附(炒)艾叶(少许)上锉剂,糯米一撮,水煎,空心服。
胎动者,因有所伤也。

佛手散
治妊娠五七个月,因事筑磕着胎,或子死腹中,恶露下、痛不已、口噤欲绝。用此药探之,若不损,则痛止,子母俱安;若胎损,即便遂下。
当归(六钱)川芎(四钱)益母草(五钱)上锉一剂,水煎,入酒一盏,再煎一沸,温服;如人约行五里,再进一服。
胎逆喘急者,火动也。条芩香附上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

妊娠伤寒护胎法
井底泥青黛伏龙肝上为末搅匀,涂于孕妇脐中二寸许;如干,再涂上,以保胎孕也。
一妊妇下血,服凉血之药,下血益甚,食少体倦,此脾气虚而不能摄血。余用补中益气汤而愈。后因怒而寒热,其血仍下,此肝火旺而血沸腾。用加味逍遥散血止;用补中益气汤而安。
一妊妇下血,发热作渴、食少体倦,属脾气虚而肝火所侮。用四君加柴胡、山栀,血止。因怒复作,用六君加柴胡、山栀、升麻而安。
一妊妇胎六月,体倦懒食、面黄晡热而胎不长,因劳欲坠,此脾气不足也。用八珍汤倍加参、术、茯苓三十余剂,脾胃渐健,胎安而长矣。
一妊妇,堕胎昏溃、不时吐痰,自用养血化痰之剂,昏愦不省,自汗发搐,痰涎壅出。彼以为中风,欲用祛风化痰。予曰∶此属脾气虚寒所致。遂用十全大补汤加炮姜,二十余剂,寻愈。
一妊妇,因怒吐血,两胁胀痛,小便淋涩,此怒而血蓄于上,随火出也。用小柴胡合四物,四剂血止;用六君子、安胎饮调理而安。
一妇人,经闭八月,肚腹渐大,面色或青或黄,用胎症之药不应,余诊视之曰∶面青脉涩、寒热往来,肝经血病也。此郁怒伤脾肝之症,非胎也。不信,仍用治胎散不验。余用加味归脾、逍遥二药各二十余剂,诸症稍愈。彼欲速效,别服通经丸一服,下血、昏愦、自汗、恶寒、手足俱冷、呕吐不食。余用人参、炮姜二剂渐愈,又用十全大补汤五十余剂而安。(以上俱见补益。)刘尚书宠夫人,有孕患恶阻,呕吐不止、饮食不下、心中烦躁、头目眩晕。诸医以和脾胃之药,二陈汤藿香正气散、保生汤之类,遍投罔效。余诊左脉微数、气口数,此血虚气盛有火也。若不养血则火不降,火不降则呕不止。以茯苓补心汤加姜汁、炒黄连、竹茹,二服痊愈。
一妇人,每怀孕至三个月必堕,不肯服药。余以四五年老母鸡煮汤,入红谷、小黄米煮粥食之,不数次而胎固,至月满而生男。
Tags:《经脉》 《堕胎》 《寒热》 《少阴》 《经闭》 《艾醋汤》 《健脾》 《温服》 《安胎丸》 《胎动不安》 《补中汤》 《气虚》 《五味》 《保胎》 《冲脉》 《阳明》 《恶阻》 《恶心》 《等分》 《子烦》 《子痫》 《口噤》 《子悬》 《咳嗽》 《子肿》 《浮肿》 《子淋》 《转胞》 《崩漏》 《血虚》 《漏下》 《胎漏》 《佛手散》 《恶露》 《喘急》 《白汤》 《脾气》 《补中益气汤》 《肝火》 《逍遥散》 《发热》 《八珍汤》 《化痰》 《昏愦》 《自汗》 《中风》 《虚寒》 《补汤》 《吐血》 《寒热往来》 《恶寒》 《呕吐》 《大补汤》 《烦躁》 《眩晕》 《二陈汤》 《保生汤》 《补心汤》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六] 产育 下一篇[卷之六] 求嗣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