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证论-第页-[卷六] 发渴_中药方集

TOP

 
血证论
[卷六] 发渴
】 【繁体
血虚则发渴。有瘀血则发渴。水虚亦发渴。
血虚发渴者。血为阴。气为阳。血少则气多。阳亢无阴汁以濡之。故欲饮水也。法宜补血。血足则气不热矣。
圣愈汤。加天冬花粉治之。或当归补血汤。加花粉苎麻根玉竹麦冬。
瘀血发渴者。以津液之生。其根出于肾水。水与血。交会转运。皆在胞中。胞中有瘀血。则气为血阻。不得上升。水津因不能随气上布。但去下焦之瘀。则水津上布。而渴自止。小柴胡。加丹皮桃仁治之。血府逐瘀汤亦治之。挟热蓄血者。桃仁承气汤治之。夹寒瘀滞者。温经汤治之。
水虚发渴者。以肺胃之水津不足。是以引水自救。水津虽由水谷所化。而其气实发源于肾中。肾中天癸之水。至于胞中。循气冲。随呼吸。而上于肺部。肺金司之。布达其气。是以水津四布。口舌胃咽。皆有津液。而不渴也。若肾中之水不足。则不能升达上焦。是以渴欲引水。宜启下焦之阴。以滋津液。地黄汤加人参麦冬诃子。或左归饮加儿茶人参玉竹。三才汤加知母治之。夫水津虽生于肾。而实布于肺。又有肾中之水津本足。而肺金郁滞。不能散布。以致水结为痰。咽干口渴。宜小柴胡汤。通上焦之滞。使肺气通调。则水津四布矣。又曰。津液虽生于肾。布于肺。而实赖胃中水谷以滋其化源。胃中燥结。则津不生。三一承气汤治之。胃中蕴热。则津不生。玉泉散治之。胃经肌热。则津液被灼。人参白虎汤治之。胃中虚热。则津不生。麦冬养荣汤治之。
上分三条。皆失血多有之证。与杂病消渴水停不化。津气不升者不同。参看可也。水停不化。当用五苓真武等汤。
Tags:《血虚》 《圣愈汤》 《补血汤》 《津液》 《血府逐瘀汤》 《承气汤》 《温经汤》 《天癸》 《地黄汤》 《左归饮》 《三才汤》 《咽干》 《柴胡汤》 《肺气》 《燥结》 《玉泉散》 《白虎汤》 《虚热》 《杂病》 《津气》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六] 心烦 下一篇[卷六] 出汗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