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汇补-第页-[卷之八\下窍门] 秘结_中药方集

TOP

 
证治汇补
[卷之八\下窍门] 秘结
】 【繁体

大意
肾主五液。故肾实则津液足而大便润。肾虚则津液竭而大便秘。(正传)虽有热燥、风燥、火燥、气血虚燥、阴结阳结之不同。要皆血虚所致。大约燥属肾。结属脾。须当分辨。(汇补)
内因
房劳过度。饮食失节。或恣饮酒浆。多食辛辣。饮食之火。起于脾胃。淫欲之火。起于命门。以致火盛水亏。
传送失常。渐成燥结之症。(正传)
外候
胃实而秘者。善饮食。小便赤。胃虚而秘者。不能食。小便清。热秘者。面赤身热。六脉数实。或口疮喜冷。冷秘者。面白或黑。六脉沉迟。或溺清喜热。气秘者。气不升降。谷气不行。则多噫。风秘者。风抟肺脏。传于大肠。则筋枯。(汇补)
病久变膈
有津液干枯。三脘俱燥。初则幽门不通。渐至上冲吸门。拒格饮食。变为噎膈。此即三阳结。谓之膈也。(汇补)
脉法
脉多沉伏。阳结沉数。阴结沉迟。风燥脉浮。血燥脉洪。老人虚人。脉雀啄者不治。(脉诀)
治法
少阴不得大便。以辛润之。太阴不得大便。以苦泄之。阳结者清之。阴结者温之。气滞者疏导之。津少者滋润之。大抵以养血清热为先。急攻通下为次。(汇补)
峻剂宜戒
如老人津液干枯。妇人产后亡血。反发汗利便。病后气血未复。皆令秘结。治宜滋养气血。不可概用牵牛、巴豆之类。损其津液。燥结愈甚。复下复结。遂成不救。(秘藏)或变肺痿。咳唾脓血。或饮食不进而死。(汇补)
发汗宜戒
虚脉大。发热便燥者。慎不可发汗。汗之则重亡津液。(正传)所谓燥者濡之。养血之义也。(汇补)
用药
主以四物汤。加杏仁、枳壳。热加条芩、黄连。风加防风、麻仁。寒加木香、肉蔻。血少加桃仁、红花。气滞加槟榔、浓朴。老人虚人。病后汗多。不可用通法者。皆宜胆导蜜导法。壮实人可下者。承气汤。冷闭。用酱生姜导之。
久虚者。煮猪血脏汤加酥食之。血仍润血。脏仍润脏。此良法也。(汇补)
【附脾约
有平素津液燥结之人。因患伤寒热病邪热未至于胃。津液先已消烁。故胃强脾弱。水饮不能四布。但输膀胱。致小便数而大便难者。用脾约丸以开结。若邪传至阳明腑症而秘结。自有承气汤法。不在此例。(汇补)
【附阴结】
阴结者。阴寒固结。肠胃血气凝滞而秘结也。外症不渴不食。肢冷身凉。大便硬闭。脉沉而迟。宜四物合附子汤。如久不大便而脉反微涩者。黄建中汤。

秘结选方
导滞通幽汤统治便燥之病属少阴者。
当归生地熟地桃仁升麻大黄红花大承气汤统治便结之病属太阴者。
大黄芒硝枳实浓朴脾约丸(和剂)治气滞血热便结。
浓朴芍药枳实(各二两)大黄(四两)麻仁(二两另研)杏仁(一两半)炼蜜丸。温水下。通利即止。
润肠丸(东垣)治风秘症。
羌活归梢大黄(各五钱)麻仁桃仁(各一两)仁另研。蜜丸。白汤下。
麻仁丸治气滞血凝之症。
麻仁桃仁杏仁郁李仁大黄枳实浓朴当归芍药去枳朴。加生熟地、升麻。名润燥汤。
五仁丸(得效)桃仁杏仁(各一两)柏子仁(五钱)松子仁(一钱半)郁李仁(五钱)陈皮(四两)蜜丸。米饮下。
苁蓉丸(济生)治津少血虚之症。
肉苁蓉(二两)沉香(一两另研)为末。麻仁汁打糊丸。米饮下。
益血丹(海藏)治亡血便燥。
当归熟地(等分)蜜丸。弹子大。细嚼。酒下。
黄汤治老人便涩。
黄陈皮(各五钱)为末。每三钱。用麻仁一合。研烂。投水一杯。取浆去渣。煎候乳起。入白蜜一大匙。再煎令沸。调药。空心服。
秘甚者两服愈。
通导法用猪胆去汁少许。入醋在内。将芦管相接缚定。纳谷道中。以手捻之。胆汁入内即通。
或用白蜜炼成。入盐、皂荚、麝香少许。捻如指大。入谷道。待欲便时乃去。
熨法用大黄一两、巴豆五钱为末。葱白十枚。酒曲和成饼。加麝香三分。贴脐上。布护火熨。觉腹中响甚。去之。

快捷方式方
用白蜜化汤。入玄明粉三钱。空心服。如血热便燥者。加当归五钱煎服。
又法。取麻仁、苏子合研细。入水再研。取汁煮粥。啜之。一法。用菠菜取自然汁饮之。
Tags:《津液》 《肾虚》 《风燥》 《血虚》 《阴结》 《阳结》 《房劳》 《命门》 《燥结》 《胃实》 《胃虚》 《口疮》 《谷气》 《风秘》 《大肠》 《噎膈》 《三阳》 《少阴》 《太阴》 《气滞》 《亡血》 《肺痿》 《虚脉》 《发热》 《燥者濡之》 《导法》 《承气汤》 《脾约》 《热病》 《邪热》 《水饮》 《阳明》 《附子汤》 《通幽汤》 《大承气汤》 《润肠丸》 《白汤》 《麻仁丸》 《润燥》 《五仁丸》 《苁蓉丸》 《益血丹》 《等分》 《熨法》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八\下窍门] 脱肛 下一篇[卷之八\下窍门] 淋病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