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热暑疫全书-第18页-[卷二·热病方论\总论温热死脉死证] 附阴毒发斑_中药方集

TOP

 
温热暑疫全书 - 第18页
[卷二·热病方论\总论温热死脉死证] 附阴毒发斑
】 【繁体
阴热亢极而成阴毒者。金匮云。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去雄黄蜀椒主之。活人用本方加桂枝。名阴毒甘草汤。
复有阴寒极盛而成阴毒者。自是两种。不可混也。惟阴寒至极。反大热躁渴。四肢厥逆。脉沉细而疾。或尺部短而寸口大。额上手背冷。汗不止。或因入房而后着寒。或内伤生冷而犯房室。内既伏阴。复加外寒。积寒伏于下。微阳消于上。遂成阴盛格阳。阳气上脱之候。后五六日。胸前发出红斑。其色淡。其点小。是为阴斑
虽盛夏宜附子理中汤。甚至身重眼睛疼。额冷汗出。呕哕呃逆。或爪甲青。或腹绞痛。或面赤足冷厥逆。躁渴不欲饮。身发青黑色斑。目鼻灰色。舌黑而卷。茎与囊俱缩。脉沉细而迟。或伏而不出。或疾至七八至而不可数者。急用葱饼于脐上熨之。随用附子散。或人参三白汤。合四逆汤。熨后服汤已。手足不和暖者不治。
刘守真曰。世俗所言阴毒。皆阳热亢极。蓄热深于内。身表似有阴寒。此特指仲景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阴热亢极之证。若后世所言阴寒极盛之阴毒。非用回阳退阴之药。内温正气。逼邪外出。乌能起死回生耶。
王安道曰。阴阳二毒。与阴阳二证迥异。仲景书虽有阴毒之名。其所叙证。不过面目青。身如被杖。咽喉痛而已。并不言阴寒极盛之证也。沉所治之方。不过升麻、甘草、当归、鳖甲而已。并不用大温大热之药。故知仲景所谓阴毒。非阴寒之病。
乃是感天地恶毒之气。入于阴经。故名阴毒。而非纯阴冱寒。可用热药之比也。
赵以德曰。按古方书谓阳毒者。阳气独盛。阴气暴衰。内外皆阳。故成阳毒。阴毒者。
阴气独盛。阳气大衰。内外皆阴。故成阴毒。二者或伤寒初得。便有是证。或服药后变而成者。阳毒治以寒凉。阴毒治以温热。药剂如冰炭之异。何仲景以一方治之乎。且治阴毒去雄黄、蜀椒。则反去其温热者矣。岂非一皆热毒伤于阴阳二经乎。在阳经络。则面赤如锦纹。唾脓血。在阴经络。则面青身如被杖。此皆阴阳水火动静之本象也。其曰七日不可治者。阴阳之津气血液。皆消减矣。伤寒七日。经气已尽。而此加之以毒。至七日不惟消灭其阴。且火抑亦自减矣。
Tags:《阴热》 《身痛》 《咽喉》 《寸口》 《背冷》 《内伤》 《外寒》 《阴盛》 《阴斑》 《附子理中汤》 《身重》 《冷汗》 《呃逆》 《附子散》 《白汤》 《四逆汤》 《鳖甲汤》 《正气》 《温热》 《经络》 《阳水》 《津气》 《经气》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二·热病方论] 夏热病论 下一篇[卷二·热病方论\总论温热死脉死..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