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病论-第页-[卷之二] 拟用诸法_中药方集
 
时病论
[卷之二] 拟用诸法
】 【繁体

解肌散表法
∶治风邪伤卫,头痛畏风,发热有汗等证。
嫩桂枝白芍药粉甘草生姜大枣水煎服。
此仲景之桂枝汤,治风伤卫之证也。舒驰远曰∶桂枝走太阳之表,专驱卫分之风;白芍和阴护营,甘草调中解热,姜辛能散,枣甘能和,又以行脾之津液,而调和营卫者也。

微辛轻解法
∶治冒风之证,头微痛,鼻塞咳嗽
紫苏梗(一钱五分)薄荷梗(一钱)牛蒡子(一钱五分)苦桔梗(一钱五分)栝蒌壳(二钱)广橘红(一钱,去白)水煎服。
新感之风邪,惟冒为轻,只可以微辛轻剂治之。夫风冒于皮毛,皮毛为肺之合,故用紫苏、薄荷以宣其肺,皆用梗而不用叶,取其微辛力薄也。盖风为阳邪,极易化火,辛温之药,不宜过用,所以佐牛蒡之辛凉,桔梗之辛平,以解太阴之表,及蒌壳之轻松,橘红之轻透,以畅肺经之气,气分一舒,则冒自解矣。

顺气搜风法
∶治风邪中经,左右不遂,筋骨不用。
台乌药(一钱)陈橘皮(一钱五分)天麻(一钱)紫苏(一钱五分)甘菊花(一钱)参条(二钱)炙甘草(五分)宣木瓜(一钱)加桑枝三钱为引,水煎服。
此师古人顺风匀气散之法,以治风邪中经之病也。香岩曰∶经属气。所以进乌药、陈皮以顺其气,天麻、苏、菊以搜其风。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佐参、草辅其正气;更佐木瓜利其筋骨,桑枝遂其左右之用也。

活血祛风法
∶治风邪中络,口眼斜,肌肤不仁。
全当归(三钱,酒炒)川芎(一钱五分)白芍(一钱,酒炒)秦艽(一钱五分)冬桑叶(三钱)鸡血藤胶(一钱)加橘络二钱,煎服。
此治风邪中络之法也。香岩云∶络属血。故用鸡藤、川芎以活其血,即古人所谓治风须养血,血行风自灭也。经曰∶营虚则不仁。故用当归、白芍补益营血,而治不仁也。秦艽为风药中之润品,散药中之补品,且能活血荣筋;桑叶乃箕星之精,箕好风,风气通于肝,最能滋血去风,斯二者,诚为风中于络之要剂。更佐橘络以达其络,络舒血活,则风邪自解,而斜自愈矣。

宣窍导痰法
∶治风邪中脏中腑,及疟发昏倒等证。
远志(一钱,去心)石菖蒲(五分)天竺黄(二钱)杏仁(三钱,去皮尖研)栝蒌实(三钱,研)僵蚕(三钱,炒)皂角炭(五分)水煎,温服
风邪中于脏腑者,宜施此法。其中乎经,可以顺气搜风;其中乎络,可以活血祛风;今中脏腑,无风药可以施之,可见中脏之神昏不语,唇缓涎流,中腑之昏不识人,便溺阻隔等证,确宜宣窍导痰。方中天竺、远、菖,宣其窍而解其语;杏仁、蒌实,导其痰且润其肠;僵蚕化中风之痰,皂角通上下之窍,此一法而两用也。尤恐其力之不及,中腑更佐以百顺,中脏更佐以牛黄,按法用之,庶无差忒。

辛温解表
∶(见前)
辛凉解表
∶(见前)
清热保津法
∶(见前)
两解太阳法
∶治风湿之证,头痛身重,骨节烦疼,小便欠利。
桂枝(一钱五分)羌活(一钱五分)防风(一钱五分)茯苓(三钱)泽泻(一钱五分)生米仁(四钱)苦桔梗(一钱五分)流水煎服。
斯法也,乃两解太阳风湿之邪。风邪无形而居外,所以用桂枝、羌、防,解其太阳之表,俾风从汗而出;湿邪有形而居内,所以用苓、泽、米仁,渗其膀胱之里,俾湿从溺而出,更以桔梗通天气于地道,能宣上复能下行,可使风湿之邪,分表里而解也。嘉言虽谓风湿之病,固宜从汗而解,然风胜于湿者,则湿可随风去,倘湿胜于风者,则宜此法治之。
Tags:《解肌》 《头痛》 《发热》 《桂枝汤》 《太阳》 《津液》 《调和营卫》 《鼻塞》 《咳嗽》 《新感》 《轻剂》 《皮毛》 《阳邪》 《化火》 《太阴》 《中经》 《顺风匀气散》 《正气》 《营血》 《中脏》 《中腑》 《温服》 《脏腑》 《神昏》 《中风》 《辛温解表》 《辛凉解表》 《风湿》 《身重》 《表里》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二] 备用成方 下一篇[卷之二\春伤于风大意] 寒疫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