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病论-第页-[卷之三]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大意_中药方集
 
时病论
[卷之三]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大意
】 【繁体
经谓∶春伤于风者,乃即病之新感也,即二卷中伤风冒风之证;今谓春伤于风,夏生飧泄者,此不即病之伏气也。盖风木之气,内通乎肝,肝木乘脾,脾气下陷,日久而成泄泻。经又云∶邪气留连,乃为洞泄。
此亦言伏气为病。可见飧泄洞泄,皆由伏气使然。然有寒泻、火泻、暑泻湿泻、痰泻、食泻,虽不因乎伏气,又不得不并详之。盖飧泄则完谷不化,洞泄则直倾于下;寒泻则脉迟溺白,腹中绵痛;火泻则脉数溺赤,痛一阵,泻一阵;又有烦渴面垢为暑泻;胸痞不渴为湿泻;或时泻,或时不泻为痰泻;嗳气作酸,泻下腐臭为食泻。泄泻之病,尽于斯矣。《灵枢》又云∶春伤于风,夏生后泄肠。肠者,古之痢名也。痢有风、寒、热、湿、噤口、水谷、休息、五色之分,均宜辨治。风痢者,似肠风下血而有痛坠;寒痢者,下稀水而清腥,腹中痛甚;热痢者,如鱼脑而稠粘,窘迫而痛;湿痢者,色如豆汁,胸闷腹疼;又有下痢不食,或呕不能食,名噤口痢;糟粕脓血杂下者,名水谷痢;时发时止者,名休息痢;五色脓血相混而下,名五色痢。痢证多端,治宜分别。复揣夏生后泄肠之训,是独指风痢而言,其余之痢,在夏为少,在秋为多,而吾医者,又弗可胶于句下耳。
Tags:《新感》 《伤风》 《飧泄》 《伏气》 《脾气》 《下陷》 《泄泻》 《邪气》 《寒泻》 《暑泻》 《湿泻》 《食泻》 《面垢》 《嗳气》 《五色》 《风痢》 《寒痢》 《胸闷》 《噤口痢》 《休息痢》 《五色痢》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三\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大意] .. 下一篇[卷之二] 临证治案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