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因证治-第6页-[卷一] 五、厥_中药方集
 
脉因证治 - 第6页
[卷一] 五、厥
】 【繁体

【脉】
沉微而不数,谓之寒厥;沉伏而数,谓之热厥

【因】
因虚,因痰,因热,因寒。

【证】
厥当分两种,次分五脏。寒厥,为手足寒也。阴气胜则寒。其由乃恃壮纵欲于秋冬之间,则阳夺于内,精气下溢,邪气上行,阳衰精竭,阴独行,故为寒厥。热厥,为手足热也。阳气胜则热。其由乃醉饱入房,气聚于脾胃,阴虚阳气入则胃不和,胃不和则精竭,精气竭则四肢不荣,酒气与谷气相搏,则内热而溺赤,肾气衰,阳独胜,故为热厥五心烦热,有小肠热者,有心虚而热者。
厥,亦有腹暴满不知人者,或一二日稍知人者,或卒然衰乱者。皆因邪气乱,阳气逆,是少阴肾脉不至也。肾气衰少,精气奔逸,使风促迫,上入胃膈,宗气反结心下,阳气退下,热归股腹,与阴相助,令人不仁。又五络皆会于身,五络俱绝,则令人身脉俱动,而形体无所知,其状如尸,故曰尸厥。正由脏器相乱,或与外邪相忤,则气郁不行,闭于经络,诸厥有痰如曳锯声在咽中,为痰厥;骨枯爪痛为骨厥;身直如椽为厥;因醉而得为酒厥;暴怒而得为气厥;手足搐搦为风厥;喘而狂走为阳明厥。此皆气逆之所为也。

【治】
李法∶痰用白术、竹沥;热用承气下之;气虚补气,四君子;血虚补血张法∶降心火,益肾水。通血和气,必先涌之。
Tags:《寒厥》 《热厥》 《五脏》 《精气》 《邪气》 《足热》 《阴虚》 《谷气》 《心烦》 《小肠》 《气逆》 《少阴》 《宗气》 《形体》 《尸厥》 《气郁》 《经络》 《气厥》 《阳明》 《气虚》 《血虚》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一] 六、伤寒 下一篇[卷一] 四、痿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