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第61页-[卷二\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全篇] 白虎汤方_中药方集

TOP

 
医宗金鉴 - 第61页
[卷二\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全篇] 白虎汤方
】 【繁体
知母六两石膏(碎)一筋甘草(炙)二两粳米六合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集解】柯琴曰:阳明邪从热化,故不恶寒恶热,热蒸外越,故热汗出,热烁胃中,故渴欲饮水,邪盛而实,故脉滑,然犹在经,故兼浮也。盖阳明属胃,外主肌肉,虽内外大热而未实,终非苦寒之味所宜也。石膏辛寒,辛能解肌热,寒能胜胃火,寒能沉内,辛能走外,此味两擅内外之能,故以为君;知母苦润,苦以泻火,润以滋燥,故用为臣;甘草、粳米调和于中宫,且能土中泻火,稼穑作甘,寒剂得之缓其寒,苦剂得之平其苦,使二味为佐,庶大寒大苦之品,无伤损脾胃之虑也。煮汤入胃,输脾归肺,水精四布,大烦大渴可除矣。白虎为西方金神,取以名汤,秋金得令,而炎暑自解。
方中有更加人参者,亦补中益气而生津也。用以协和甘草粳米之补,承制石膏知母之寒,泻火而土不伤,乃操万全之术者也。
@@@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注】病人,谓病太阳中风、伤寒之人也。太阳病烦热,汗出则应解矣。今又寒热如疟状,每至日晡所即发潮热,日晡者,乃申酉阳明王时,故曰:属阳明也。证虽如此,当审其果尽归阳明耶?抑或尚兼太阳也?故又当以脉辨之:若脉实者,邪已入里,则汗出潮热,为阳明下证,宜与大承气汤下之;若脉浮虚者,邪尚在表,则寒热如疟,仍属太阳当汗之证也,宜与桂枝汤汗之。
【集注】程知曰:病人得汗后,烦热解,太阳之邪,将尽未尽,其人复如疟状,日晡时发热,则邪入阳明审矣。然虽已入阳明,尚恐未离太阳,故必重辨其脉,脉实者可下;若脉浮虚者,仍是阳明兼太阳,便宜汗而不宜下也。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注】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不解,入里微烦者,乃栀子豉汤证也。今小便数,大便因□,是津液下夺也,当与小承气汤和之,以其结热未甚,入里未深也。
【集注】喻昌曰: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皆是邪渐入里之机,故用小承气汤和之。
程应旄曰:吐、下、汗后而见烦证,征之于大便□,固非虚烦者比。然烦既微而小便数,当由胃家失润,燥气客之使然,胃虽实非大实也。以小承气汤取其和也,非大攻也。
Tags:《温服》 《阳明》 《恶寒》 《恶热》 《热汗》 《解肌》 《寒剂》 《生津》 《烦热》 《发热》 《承气汤》 《桂枝汤》 《太阳》 《中风》 《阳病》 《寒热》 《潮热》 《大承气汤》 《太阳病》 《小承气汤》 《豉汤》 《津液》 《燥气》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二\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全篇] 小.. 下一篇[卷二\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全篇] 白..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