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第572页-[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大黄附子汤_中药方集

TOP

 
医宗金鉴 - 第572页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大黄附子汤
】 【繁体
 主治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大黄二两 附子(炮)二枚 细辛二两,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若强人取二升半,分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再进.【集注】喻昌曰:仲景治伤寒热邪痞聚心下,而挟阳虚阴盛之证,用附子泻心汤之法矣.其杂证胁下偏痛发热为阳,其脉弦紧为阴;是则知阳中阴邪上逆也,复立此温药下之一法.然仲景谆谆传心,后世领略者鲜.『金匮』又别出一条云:其脉数而紧,及弦状如弓弦,按之不移,数脉弦者,当下其寒;脉紧而迟者,必心下坚;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可下之.读者罔识其旨,讵知皆以温药下之之法耶!其曰当下其寒,谓阳中有阴实之邪可下,其金针不跃跃乎?张璐曰:三承气汤,为寒下之柔剂;白散,备急丸,为热下之删剂;附子泻心汤,大黄附子汤,为寒热互结,删柔并济之和剂.近世但知寒下一途,绝不知有温下一法.盖暴感之热结可以寒下,久积之寒结亦可寒下乎?是以备急等法所由设也.然此仅可治寒实之结,设其人禀质素虚,虽有实邪固结,敢用刚猛峻剂攻击之乎?故仲景又立附子泻心汤,用芩,连佐大黄以祛膈上之热痞,即兼附子之温以散之;大黄附子汤用细辛佐附子,以攻胁下寒结,即兼大黄之寒以导之.寒热合用,温攻并施,此圣法昭然,不可思议者也.
Tags:《发热》 《寒热》 《阴盛》 《阴邪》 《数脉》 《承气汤》 《寒下》 《备急丸》 《大黄附子汤》 《温下》 《寒结》 《实邪》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越鞠汤丸 下一篇[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温脾汤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