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锦囊秘录-第3页-自序_中药方集
 
冯氏锦囊秘录 - 第3页
自序
】 【繁体
尝观上古之医立方,重剂克削,如麻黄、承气、陷胸、抵当等汤,咸获其效,所以立法垂训后人;中古之医,则有参苏饮、人参败毒散;至于东垣、立斋,则有补中益气、人参养荣等汤,以为虚人发散之用。盖因天地气化之浓薄迥殊,而人禀受之强弱大异,因时处方,是以如斯之不同耳。迄乎今也,气化转薄,禀受更衰。况多纵恣以耗其真,妄动以戕其性,思虑以伤其神,嗜欲以竭其精,自身既不能永享遐龄,而其为子嗣者,所禀更薄矣。气血即虚,变现百出,书即所谓难以名状也。再或七情稍动于中,疾病起于内,非若古之天禀即浓,性成淳朴,先后之气充足,纵有六淫外犯,惟用重剂以竭之可愈者,况《内经》有云∶邪之所凑,其正必虚。不治其虚,安问其余?又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可见百病之来,必由于虚,而有邪之凑,更由于虚,故许学士有读仲景书,守仲景法,未尝用仲景方,乃为得仲景心也。张所以有纂集上古、中古、近世群贤诸论,以明强弱补泻之宜;更集幼科方脉合参,以广先天后天,少壮浓薄之异;更集女科、外科各论,以辨阴阳内外之殊;更详声形色脉,以为望闻问切之用,计成二十卷,于前册矣。至于痘疹,既由先天受毒之轻重,禀赋之浓薄,更关后天气血之盛衰,调治之宜,否则,其上古、中古、近世之所禀不同,而古遗补泻诸方定论,亦难取为仿法矣。故张亦将先后群贤诸论,条分各门,汇列备悉,复揣古哲未尽之旨,并张寤寐心得之微,赘之于末,以证后贤。但张七龄,先严见背,痛乏趋庭之训;长因贫窭,苦无膳读之资,虽由诸生以入国学,实以岐黄之道牛马四方。甲子部试入都,因而寄迹燕地者二十载矣。黑发已成皓首,倦飞之鸟知还,愧无一事之成,特展半生之秘,深惭不学无文,敢望大方教政,神而明之,使长幼共沐乎春风长养之中,皆出后贤,诚求利济之德,实为寿世无疆,张私为之预庆预祷也。

康熙岁次壬午立春日书于燕台邸舍后学冯兆张谨识
Tags:《重剂》 《参苏饮》 《败毒散》 《气化》 《七情》 《六淫》 《精神》 《补泻》 《大方》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杂症大小合参凡例(小引) 下一篇自序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