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锦囊秘录-第1508页-[痘疹全集卷二十二(总论痘要)] 脉要_中药方集
 
冯氏锦囊秘录 - 第1508页
[痘疹全集卷二十二(总论痘要)] 脉要
】 【繁体
脉总六部不越表里阴阳,左手脉之大小,以分血之盛衰,右手脉之大小,以分气之盛衰,七岁以上五至为平,过则为数,邪气实也,不及为迟。正气虚也,人迎紧,外感也。气口数,内伤也。浮而数,表热也。浮而迟,阳气衰也。沉而紧,里热也。沉而细,元气脱也。然痘疹为阳病,故脉浮沉俱宜略带洪实。若弱而无力,则为阳病而见阴脉,必凶之兆至若浮而无根,数而雀啄,细而欲散,萦萦如蛛之丝,迟而欲绝,滴滴如屋之漏,沉而时见,如鱼之跃者,是皆死脉也。《脉诀》又曰∶阿阿缓若春杨柳,此是脾家居四季。盖言六部阴阳皆宜要有胃气,胃乃元阳之首,一脏六腑之本耳,故脉静身凉神清者生,脉躁身热心烦者死。然痘疮七日前后之脉,犹有别焉,小儿之脉多带紧数,至于痘疮,自发热以至起胀,毒从内出,阳之候也。其脉尤宜浮大而数,不宜沉细而迟,既靥之后毒从外解,阴之候也,脉宜和缓,而不宜洪数,但要和平有神,切忌虚大无力,则六日以前宜动,六日以后宜静也。然六部之外,又有冲阳脉者,胃脉也。
太溪脉者,肾脉也。胃为主,肾为根,此二脉关系最重,倘至六部无脉,生死难辨,宜急于此诊视。若悠悠条理,不断不急,元气尚在,犹有生意可救而活也。若此二脉先绝,纵六脉犹存,亦为凶候,复以二脉较之,则太溪尤重于冲阳耳,虽痘以视形察色为主,然非脉何以决脏腑虚实寒热之真情,而施治疗之无误也。(冲阳脉在足大指次指之间陷上三寸,动脉是也,太溪脉在足内踝下动脉是也。)
Tags:《表里》 《邪气》 《气虚》 《人迎》 《外感》 《内伤》 《表热》 《里热》 《阳病》 《阴脉》 《胃气》 《六腑》 《脉静》 《脉躁》 《心烦》 《发热》 《阳脉》 《脏腑》 《虚实》 《寒热》 《动脉》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痘疹全集卷二十二(总论痘要)] .. 下一篇[痘疹全集卷二十二(总论痘要)] ..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