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证治裁-第页-[卷之二\哮症论治] 哮脉案_中药方集

TOP

 
类证治裁
[卷之二\哮症论治] 哮脉案
】 【繁体
哮症每十日一发,嗽痰夜甚,脉形俱属虚寒。乃用六味滋阴,治不对症,焉能奏效。议补益中气为虚哮治法,用潞参、山药、茯苓、半夏、炙草、于术(炒)、杏仁、煨姜。数服而效。
一小儿冬春久哮,屡服治风痰之剂,不应。诊其脉,知其脾弱,不能化乳湿,用四君子汤加薏苡、山药、谷芽(俱炒)、制半夏。数服愈。
汤氏宿哮秋发,咳呕气急,暑湿为新凉所遏。宜辛平解散,用橘皮半夏汤加桔梗、象贝、杏仁、茯苓、枳壳、香薷、生姜。数服而平。
王丹溪治哮专主痰,每用吐法,不用凉剂,谓寒包热也。今弱冠已抱宿根,长夏必发,呼吸短促,咳则汗泄,不能平卧,脉虚,左尺搏大,不任探吐,乃劳力所伤。暂与平气疏痰,俟哮咳定,当收摄真元。
先服桑白皮汤去芩、连、栀、夏,用桑白皮(蜜炙)、甜杏仁(炒研)、茯神、竹茹、贝母、苏子(炒研)、薄橘红。数剂后,服生脉散、潞参、五味、麦冬,加海浮石、海螵蛸、远志肉、山药、炙草、茯苓。
巫妇梅夏宿哮屡发,痰多喘咳,显系湿痰郁热为寒邪所遏。暂用加减麻黄汤温散。麻黄(三分)、桂枝(五分)、杏仁(二钱)、苏叶、半夏(制。各钱半)、橘红(一钱)、桔梗(八分)、姜汁(三匙),二服后随用降气疏痰∶栝蒌皮、桑皮(俱炒,一钱)、贝母、杏仁(俱炒研。各二钱)、海浮石(三钱)、前胡、枳壳(各八分)、苏子(炒研,六分)、茯苓(二钱)、姜汁三匙。数服哮嗽除。
Tags:《哮症》 《虚寒》 《滋阴》 《中气》 《君子汤》 《暑湿》 《桑白皮汤》 《生脉散》 《五味》 《湿痰》 《麻黄汤》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二] 喘症论治 下一篇[卷之二\哮症论治] 附方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