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证治裁-第130页-[卷之三] 症论治_中药方集

TOP

 
类证治裁 - 第130页
[卷之三] 症论治
】 【繁体
症属胃,俗云心,非也。其状似饥非饥,似痛非痛,脘中懊不安,或兼嗳气痞闷,渐至吞酸停饮,胸前隐痛。丹溪谓皆痰火为患,或食郁有热。华岫云谓脾属阴主血,胃属阳主气;胃易燥,全赖脾阴以和之;脾易湿,必赖胃阳以运之;合冲和之德,为后天生化之源。若胃过燥,则杂似饥,得食暂止。治当以凉润养胃阴,如天冬、麦冬、玉竹、柏子仁、石斛、莲、枣之品。或稍佐微酸。如白芍、枣仁、木瓜之属。若热病后,胃津未复,亦易虚。治当以甘凉生胃液,如生熟地黄、当归、沙参、蔗汁之属。或但调其饮食。凡甘滑之类。若胃有痰火,或恶心吞酸,微烦少寐,似饥非饥。治宜清火,如黄连、山栀,俱用姜汁炒,及芩、芍、竹茹等。稍佐降痰。如二陈汤,及橘红、半夏曲。又有脾胃阳衰,积饮内聚,似酸非酸,似辣非辣,治宜温通。
外台茯苓饮加减。但由脾虚,饮食不化,吐沫嗳腐,治宜健运。六君子汤加砂仁、鸡内金。或肝火作酸,左金丸。杂醋心,吴茱萸汤。食后嗳腐,保和丸湿痰阻气,气郁气。妇女悒郁胸,逍遥散下左金丸。血虚心,宜地黄、白芍、天冬、麦冬、茯神、枣仁等。大抵脉洪数者多火,宜姜汁炒山栀、川连等。脉滑大者多痰,宜导痰汤加芩、栀、竹茹等。脉沉弦者多郁,越鞠丸。又有过用消克药,饥不能食,精神渐减,异功散加白芍、红枣、莲子、枣仁。皆症所当审治者。
《医通》曰∶杂与吞酸一类,皆由肝气不舒,木挟相火以乘脾土,胃之精微不行,浊液攒聚,为痰为饮,都从木气化酸,肝木摇动中土,中土扰扰不安,故杂如饥,求食自救,得食稍止,止则复作。盖土虚不禁木所摇,治法必补脾运痰,土浓载物,则风木自安,不必伐肝。但以六君子汤为专药,若火盛作酸,加吴茱萸、川黄连。若不开郁补土,务攻其痰,久久致虚,必变反胃、痞满、眩晕等病矣。
Tags:《嗳气》 《吞酸》 《痰火》 《脾阴》 《胃阳》 《胃阴》 《热病》 《恶心》 《二陈汤》 《半夏曲》 《嗳腐》 《君子汤》 《肝火》 《左金丸》 《吴茱萸汤》 《保和丸》 《湿痰》 《气郁》 《逍遥散》 《血虚》 《导痰汤》 《越鞠丸》 《精神》 《异功散》 《肝气》 《相火》 《气化》 《伐肝》 《六君子汤》 《反胃》 《眩晕》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三\症论治] 附方 下一篇[卷之三\呃逆论治] 呃脉案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