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证治裁-第页-[卷之四] 痫症论治_中药方集

TOP

 
类证治裁
[卷之四] 痫症论治
】 【繁体
痫症,肝胆心肾病,而旁及阴阳维跷督诸经俱动也。《脉经》曰∶前部左右弹者阳跷也。动则苦癫痫羊鸣,从少阴斜至太阳者,阳维也。动苦癫痫羊鸣,从少阳斜至厥阴者,阴维也。动苦癫痫,三部俱浮,直上直下为督脉,动则大人癫,小儿痫。经言二阴急为痫厥,足少阴肾为二阴。谓少阴气逆于经而上行,则喉塞音喑而痫发矣。症由心肾虚怯,肝风胆火倏逆,痰涎上壅心包,经脉闭阻,猝然晕仆,口眼牵掣,腰背反张,手足抽搐。
此由热极生风。喊作畜声,因其近似,分马痫摇头张口应心、牛痫直视腹胀应脾、猪痫吐沫应肾、羊痫扬目吐舌应肺、鸡痫摇头反折应肝,以内应五脏,而五痫名焉。痫症幼小为多,大人亦有之。经久失调,遂成痼疾,一触厥气鼓风,涎沫升逆莫遏,痰在膈间则眩微不仆;痰溢膈上则眩甚而倒。必待其气反,吐去惊涎宿沫而后苏。若元气虚甚,乃屡发不止。痫与中风中寒中暑尸厥等仆地不同,痫仆时口中作声,将醒吐沫,醒后又发,若中风等病。仆时无声,醒时无沫,后不复发,又与痉症相似。但痫发身软,时醒,痉则身强直,角弓反张,不时醒。痉比痫为重。虽分五痫,治要在火与痰。通治定痫丸、参汤下,或人参琥珀丸。愈后必断其根,河车丸。其因惊发痫者,神出舍空,惊涎,乍服温胆汤加竹沥、胆星。愈后必复其神,七福饮、远志丸。其胆火生风者,热痰阻络,直视吐沫。用羚羊角、钩藤、天麻、丹皮、连翘、胆星、竹沥、橘红、前胡。怒触肝火者,切牙啮舌,叫吼遗尿。小柴胡汤去甘草,加青皮,甚则泻肝汤。痰火阻窍者,神机不发,昏不知人。龙脑安神丸,或胆星、牛黄、菖蒲、郁金汁、姜汁、橘红汤灌之。因抑郁发者调其气,四七汤加木香、南星。因肾经虚者培其源。六味汤加首乌、白芍、枣仁、龙骨。肝肾阳亢者和其阴,虎潜丸。心气不足者安其神,养心汤。思虑烦劳者补其营,益营煎胎痫得之母腹中者镇其怯。烧丹丸。
又按《千金方》分阳痫阴痫。以先体热,螈惊啼而后发,脉浮洪者,为阳痫,病在腑,易治。妙香丸。
先身冷,不惊掣啼叫,病发脉沉微者,为阴痫,病在脏,难治。五生丸,引神归舍丹。古方通治五痫,五痫丸五色丸、六珍丹。风痫骤发,项强直视,此肝经有热,切牙者,泻青丸合导赤散。痰火俱盛,清膈饮下朱砂安神丸。痰多,控涎丹,导痰汤。痰迷心窍,金箔镇心丸。心热痰迷,清神汤。火盛,抽薪饮。气逆食滞,大和中饮。因惊,抱胆丸。因怒,安神导痰汤。心脏气血不足,滋阴安神汤清心温胆汤。神不守舍,归神丹。
癫痫屡发,五痫神应丸。病久则成窠囊,日久必生虫。妙功丸神效。妇人患痫由血失调,加味逍遥散。肥人多痰,加味寿星丸。瘦人多火,清心滚痰丸。痫愈复发,断痫丹。痫病昼发,灸阳跷。宜补中益气汤加益智。
阳跷起于足太阳膀胱经,足外踝下五分陷中,申脉穴也。夜发,灸阴跷。宜六味丸加鹿角胶。阴跷起于足少阴内踝前,大骨下陷中,然谷穴也。石顽谓痫以补肾为本,豁痰为标,其由来不外肝肾龙雷上冲所致,岂不信哉。
丹溪治痫主痰与热,以星、半、芩、连为主。热多者凉膈散,加川连、麦冬以泄之。痰多者,戴人三圣散吐之。如惊者,东垣安神丸平之。
Tags:《痫症》 《少阴》 《太阳》 《少阳》 《厥阴》 《督脉》 《二阴》 《气逆》 《肾虚》 《经脉》 《直视》 《五脏》 《痼疾》 《厥气》 《气虚》 《中风》 《中寒》 《中暑》 《尸厥》 《角弓反张》 《定痫丸》 《琥珀丸》 《温胆汤》 《七福饮》 《肝火》 《啮舌》 《遗尿》 《柴胡汤》 《泻肝》 《痰火》 《龙脑安神丸》 《肾阳》 《心气》 《益营煎》 《胎痫》 《阳痫》 《阴痫》 《五痫丸》 《五色》 《风痫》 《项强》 《青丸》 《赤散》 《清膈饮》 《导痰汤》 《心热》 《抽薪饮》 《大和中饮》 《抱胆丸》 《脏气》 《滋阴》 《安神汤》 《清心》 《神不守舍》 《妙功丸》 《逍遥散》 《加味寿星丸》 《断痫丹》 《补中益气汤》 《下陷》 《凉膈散》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四\痫症论治] 痫症脉候 下一篇[卷之四\癫狂论治] 癫狂脉案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