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证治裁-第237页-[卷之五] 鹤膝风论治_中药方集
 
类证治裁 - 第237页
[卷之五] 鹤膝风论治
】 【繁体
(膝游风膝眼毒膝痈附)膝者筋之府,屈伸不利,两膝壅肿,内外皆痛,腿细膝粗,如鹤之膝,是名鹤膝风。多由三阴经亏损,风邪乘之使然。治在活血荣筋,兼理风湿。十全大补汤加杜仲、牛膝、羌活、独活。初起漫肿不红,屈伸不利,用葱熨法内消之,或隔蒜灸,内服防风汤。切忌针刺。或用陈芥子研细,葱姜汁和白蜜调涂。一伏时,患上起泡,泡干皮脱,自愈。若寒热齐作,五积交加散加乌药、僵蚕。若皮色不变,大腿通肿,神效散。若无根虚火,倏忽发热,十全大补汤血虚发热面赤,脉大而渴,当归补血汤阴虚形瘦发热,六味地黄汤。若挟湿热,苍龟丸,或二妙散。若系风湿,换骨丹、散膝汤。若侵水湿,蒸膝汤。食少面黄,六君子汤中气不足,补中益气汤。屈伸不利,活络丹。成脓溃烂,大防风汤。脓清肌肉不生,或头晕吐痰,八味地黄丸加鹿茸、牛膝。由脚软渐成鹤膝,独活寄生汤。但一膝引痛,上下不甚肿而微红者,名膝游风。防风通圣散加木瓜、牛膝,或换骨丹。或膝两旁肿痛,憎寒壮热,肿处手不可近者,名膝眼毒。胜金丹、仙方活命饮加牛膝。或膝盖上肿痛,亦发寒热,名膝痈。治同上。
《医通》曰∶妇人鹤膝风,因郁怒致损肝脾,而为风邪所袭,或先肢体筋挛,膝渐大,腿渐细,如鹤膝状。
其肿高赤痛者易治,漫肿不红痛者难治。二三月溃而脓稠者易治,半载后溃而脓清者难治。误用攻伐,复伤元气,尤为难治。宜固元气为主。其食少体倦,六君子汤。晡热内热,寒热往来逍遥散。发热恶寒十全大补汤。惊悸少寐,归脾汤月经过期,补中益气汤。月经先期,加味逍遥散。肾阴虚弱,六味地黄丸。凡溃后宜大补脾胃,若脓出反痛,或寒热烦渴,皆属气血亏损,治以培补为宜。八珍汤
小儿鹤膝风,多因先天肾气衰薄,阴寒凝聚于腰膝。古方以六味丸补肾水,以鹿茸引至骨节而壮里,此治本良法也。
喻嘉言曰∶鹤膝风,即风寒湿之痹于膝者也,如膝骨日大,上下肌肉日枯,未可先治其膝,宜养气血,使肌肉渐荣,再治其膝可也。此与治偏枯之症,大同小异,急溉其未枯者,使气血流行而复荣。倘不如此,但用麻黄防风等散风之药,鲜有不全枯者。故治鹤膝而急攻其痹,必并其足痿而不用矣。
Tags:《游风》 《筋之府》 《鹤膝风》 《风湿》 《补汤》 《熨法》 《大防风汤》 《寒热》 《五积》 《虚火》 《发热》 《大补汤》 《血虚》 《补血汤》 《阴虚》 《地黄汤》 《苍龟丸》 《二妙散》 《换骨丹》 《君子汤》 《中气》 《补中益气汤》 《头晕》 《八味地黄丸》 《独活寄生汤》 《防风通圣散》 《憎寒》 《壮热》 《仙方活命饮》 《六君子汤》 《寒热往来》 《逍遥散》 《恶寒》 《十全大补汤》 《归脾汤》 《月经》 《肾阴》 《六味地黄丸》 《八珍汤》 《寒湿》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五\鹤膝风论治] 附方 下一篇[卷之五\香港脚论治] 香港脚脉案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