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证治裁-第页-[卷之五] 破伤风论治_中药方集
 
类证治裁
[卷之五] 破伤风论治
】 【繁体
(破伤湿破伤火附)凡金疮跌扑,损破皮肉,及疮疡溃后,切忌当风用扇,若为风邪所乘,皆能传入经络,名伤风。其症寒热间作,牙关微紧。即宜威灵仙五钱,独头蒜一枚,同捣烂,热酒冲服,汗出愈。甚则发痉,口噤项强,体直杀人。急用独圣散,苏木为末三钱,酒服立效。或用生蟾二两半,切剁如泥,入花椒一两,同酒炒熟,再入酒二盏热服,少顷通身汗出,神效。其破伤重,亡血多,筋络失荣贼风易袭,经所谓风邪乘虚入之也,此为风虚邪。宜桂枝汤。合当归补血汤。若因营热煽风,疮势肿,河间所谓热甚风搏,并于经络也,此为风火邪当归地黄汤。夫伤风法当疏表,然不宜峻用汗剂者。仲景谓疮家不可发汗,汗之则变痉,故破伤症轻者,但用葱白香豉汤加白芷、当归、鲮鲤甲、麝香、蝎尾。症重者,亦用本方加防风、远志、黄、肉桂、犀角、鲮鲤甲。甚则用万灵丹葱豉汤下。若呕逆不食,系风引邪毒攻心,内用护心散,外用葱熨法。大便不通,但用蜜煎导。症势稍退,即宜保元汤,仍加远志、肉桂、犀角、鲮鲤甲解散余毒。
如久不合口,疮毒内蕴,热甚生风,周遭起白痂,不甚肿,身发寒热,牙关微紧,急服玉真散,口噤者童便调下,即用此散敷疮口。倘疮势红肿,用杏仁泥和白面,水调敷肿处,即消。如身冷牙噤,腰脊反张,四肢强直,急服全蝎散,或蜈蚣散。用小蜈蚣散擦牙,吐出痰涎,立苏。如服后不解,邪渐入里,发搐,目直视,二便秘,用左龙丸。其背后搐者,太阳也,为在表。太阳经行身后,背后搐,如角弓反张无汗,急汗之,防风汤九味羌活汤续命汤。汗过多,止之,防风当归散、白术防风汤。身前搐者,阳明也,为入里。阳明经行身前,身前搐,如头低视下,手足牵引。急下之,先用小芎黄汤二服,后用大芎黄汤下之。两旁搐者,少阳也,为半表半里。少阳经行身侧,两旁搐,如左右一目视,或左右一手一足搐。宜和之,小柴胡汤,或防风通圣散加减。此河间法也。其但言三阳,不及三阴者,谓风邪传入三阴,其症必危。惟天灵盖末一钱,鲮鲤甲半钱、麝香一字,同研,煎葱白香豉汤送下。若少腹满自利,口燥咽干舌卷囊缩,额上珠汗不流,肢体痛极,不在伤处,终为死候。
凡通治破伤风,宜曹氏秘方∶荆芥,黄蜡,鱼鳔各五钱,艾叶三片,无灰酒一碗,重汤煮一炷香,热饮,汗出愈。若发痉,宜蠲痉汤。病久衰弱,宜主调营。四物汤加防风、白芷、细辛。疮疡风邪攻注,身痛挛急,羌活防风汤加地骨皮、荆芥穗。如破伤肿,脓不透出。朱砂指甲散,酒调服。外用玉真散,姜汁调敷。又或用汤淋洗,湿气侵入,疮口流脓,其人昏述沉重者,名破伤湿。先用除温汤,后用白术膏。若艾灸火烘,火气逼入,疮口肿赤,其人烦躁发热者,名破伤火。小芎黄汤加薄荷、黑山栀、酒炒黄连。
《医鉴》曰∶诸疮欲变痉,宜急风散。发汗多成痉,宜防风当归散。亡血多成痉,宜当归地黄汤。
Tags:《疮疡》 《经络》 《破伤风》 《寒热》 《威灵仙》 《冲服》 《口噤》 《项强》 《独圣散》 《热服》 《亡血》 《失荣》 《贼风》 《虚邪》 《桂枝汤》 《补血汤》 《火邪》 《当归地黄汤》 《疮家》 《豉汤》 《灵丹》 《葱豉汤》 《护心散》 《熨法》 《蜜煎》 《保元汤》 《玉真散》 《四肢强直》 《大蜈蚣散》 《直视》 《太阳》 《角弓反张》 《无汗》 《防风汤》 《九味羌活汤》 《小续命汤》 《当归散》 《阳明》 《芎黄汤》 《大芎黄汤》 《少阳》 《半表半里》 《柴胡汤》 《防风通圣散》 《三阳》 《三阴》 《葱白香豉汤》 《腹满》 《咽干》 《舌卷》 《无灰酒》 《蠲痉汤》 《身痛》 《调服》 《湿气》 《白术膏》 《烦躁》 《发热》 《防风当归散》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五\破伤风论治] 破伤风脉候 下一篇[卷之五\鹤膝风论治] 附方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