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碥-第页-[卷之四·杂症] 喑_中药方集

TOP

 
医碥
[卷之四·杂症] 喑
】 【繁体
一曰舌喑,乃舌不能转运言语,而喉咙声音如故也。娄全善云∶人舌短语不清,乃痰涎闭塞舌本之脉而然。盖肾脉挟舌本,脾脉连舌本,心脉别系舌本,三脉有虚则痰涎入之,脉道闭塞不能运舌矣。以参、蓍、术、归、陈皮、竹沥、姜汁治之,半月愈。若三脉亡血筋枯缩,亦喑。《经》云∶刺舌下,中脉太过,血出不止,为喑。又云∶脉涩甚为喑,是也。前方加补血药。又风寒客之则急缩。《经》云∶脉搏坚而长,(即弦劲意。)病舌卷不能言,是也。大秦艽汤。(见中风。)又热则脉弛缓,亦不能运,宜清热。《经》云∶脾脉病,舌本强,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又云∶手太阴之别曰通里,去腕下一寸五分,别而上行,入于心中,系舌本,虚则不能言,取之掌后一寸。产后败血迷心窍,心气不通,脉亦不行,舌强者,七珍散。妊娠喑者,其言哑细无音,由肾脉为胎盛阻绝,不能上通舌本也,不必治。
一曰喉喑,但喉中声哑而舌则能转运也。由劳嗽久而然,盖声出于肺,(凡物中空有窍者能鸣,肺有窍而虚者也。)喉为道路,劳病日久,火刑肺金,金伤,破则不鸣。又火盛则痰壅,痰塞肺窍,是为金实亦不鸣也。若热壅成疮,肺痈喉烂,则更甚矣。不甚者声止嘶破,甚则竟不出声也,此属内伤。又有外感风寒入肺,郁热成痰,痰火窒塞,肺窍不利,声亦嘶哑重浊。又有大声疾呼、讴歌失音者,亦金破之义也。平常痰火上壅,香附,童便浸透,为末,调服,以疏通上焦。诃子,泡,去核,以消痰、降火、开音;木通以降火清肺,导热由小肠出;桔梗以利肺气;童便以降火润肺,故诸方通用之。发声散,开结痰。橘红煎汤,化痰甚捷。寒包热者,解表,郁金、生地、阿胶、知母、杏仁、桔梗、沙参、蝉蜕、牛蒡子、童便。寒痰结滞,五粉丸。
积血作痛失音,蛤蚧丸。(血为热壅,结滞肺窍。)劳证血枯火盛,青黛、蛤粉,蜜调服。狐惑声哑,详伤寒。气虚感湿,痰涎凝肺,补虚去湿。风寒郁热,暴咳失音,杏仁煎。
或灸丰隆二穴各三壮、照海二穴各一壮,立效,仍药之。
又有寒客会厌而卒喑,吞吐不利者,生附子去皮、脐,切大片,蜜炙,噙之勿咽,一云咽津。忌苦寒药,恐成疮,难消难溃。
Tags:《喉咙》 《舌短》 《舌本》 《亡血》 《风寒》 《舌卷》 《大秦艽汤》 《中风》 《虚热》 《太阴》 《心气》 《舌强》 《七珍散》 《肺痈》 《内伤》 《外感》 《痰火》 《失音》 《调服》 《消痰》 《小肠》 《肺气》 《发声散》 《化痰》 《解表》 《寒痰》 《血枯》 《狐惑》 《气虚》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四·杂症] 皮毛须发肌肉筋骨.. 下一篇[卷之四·杂症] 咽喉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