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彻-第23页-[卷之一\伤寒] 吐蛔_中药方集
 
古今医彻 - 第23页
[卷之一\伤寒] 吐蛔
】 【繁体
蛔者根据胃为养。赞助化物之需。故古方欲其安而不欲其动。用炮姜理中汤加川椒乌梅。所谓闻酸则静。见苦则安也。吴绶谓蛔厥却缘多饥。节庵谓妄发厥阴汗。胃冷蛔上。又谓吐蛔虽大热。勿犯寒凉。则蛔厥之用温中也必矣。及阅仲景乌梅丸。乌梅为君。人参附子细辛桂枝蜀椒当归为佐。
而柏皮之外。又加黄连。乃倍干姜。岂寒因热用。热因寒用法乎。乃余见一妇。烦热呕酸。脉数吐蛔。欲投茱制黄连姜汁炒栀方可。奈医者执用温药。
随饮随毙。益信仲景乌梅丸倍黄连。早已开示后学一大法门。而习俗罕究也。又治二妇。食伤胀满不堪。蛔窜十余不止。气口脉有力。竟投枳朴等。
温中内消而愈。盖失饥与伤饱。又不可执一者乎。要之蛔在平人。宜有不宜无。宜少不宜多湿。热甚。蛔虫滋长。发胃脘痛。吐出则少愈。若胃败吐蛔。
色黑且腐。并成族来者。在不治例。
理中汤人参白术(土炒)干姜(炮各一钱)甘草(八分)乌梅肉(二个)川椒(十粒)水煎。
乌梅丸治蛔厥乌梅(七十五个)人参附子(炮)柏皮桂枝细辛(各一两五钱)干姜(二两五钱炮)黄连(四两)蜀椒当归(各一两)十味各捣末。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饭上蒸之。饭熟捣梅成泥和匀诸药。蜜丸梧子大。米饮下十丸。渐加至二十丸。忌生冷滑物。
枳实汤治胸满。右关脉有力。吐蛔不止。
枳实(麸炒)紫浓朴(姜制)广皮(各一钱)山楂(一钱半)柴胡(七分)莱菔子(炒研一钱)炒熟砂仁末五分。生姜一片。水煎。
清中汤治脉数。呕酸黄水。烦躁吐蛔。
山栀(炒)半夏(各一钱)黄连(七分)茯苓广皮(各一钱)炙甘草(三分)竹茹一钱。川椒十粒。生姜一片。水煎。
Tags:《理中汤》 《蛔厥》 《阴汗》 《乌梅丸》 《烦热》 《平人》 《胃脘痛》 《烦躁》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一\伤寒] 厥症 下一篇[卷之一\伤寒] 发黄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