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彻-第39页-[卷之二\杂症] 泄泻论_中药方集
 
古今医彻 - 第39页
[卷之二\杂症] 泄泻论
】 【繁体
泄泻之因多端。而要以脾胃为本。脾胃者土也。处于中州。浇灌四旁。清浊以分。水谷以别。皆藉此健运之能。而升降开阖。由之布化。尚何沥泻之虞哉。惟中气稍弛。风胜则飧泻而完谷不化。寒胜则洞泻而澄澈清冷。湿胜则濡泻而糟粕不实。热胜则火泻而暴注下迫。更有食积痰饮。则腹中或痛或不痛。反得泻而减也。大瘕泻。则腹中有瘕。时作时止也。肾泻。则每于子后发。余时则安也。盖土旺则能制水。水旺亦足凌土。湿郁则能成热。热郁亦足助湿。浊气则能侵上。清气亦足陷下。故治泻之法。不可一端而竟。扶脾正也。而有时乎平胃。分利常也。而有时乎升提。温补当也。而有时乎清热。况于食积宜消。痰积宜降。瘕聚宜调。肾虚宜补。
且有面色黄白。似乎脾虚。而补之不效者。以湿热之未清也。亦有久泻不止。习以为恒。而止之反剧者。亦积热之不解也。苟执脾土喜温恶寒。喜燥恶湿之说。而概以温热行之。知常而不知变。知经而不知权。使遇中虚且寒者。诚然得矣。倘或蕴隆不解。不且益其邪而成痼疾也哉。至于治泻九法。士材言之详矣。余不及赘。
胃苓汤苍术(米泔制)浓朴(姜制)陈皮(各一钱)甘草(三分炙)白术(八分土炒)茯苓泽泻(各一钱)肉桂(三分)猪苓(一钱)加姜枣水煎。或分用合用皆可。
薷苓汤暑泻
香薷黄连(姜汁炒)浓朴(姜制)扁豆(炒)猪苓泽泻白术(土炒)茯苓(各一钱)甘草(三分)姜三片水煎。
四神丸治脾肾两虚。饮食不思。子后泄泻。
肉果(面煨二两)补骨脂(胡桃制四两)五味子(二两)吴茱萸(浸炒一两)为末。生姜八两。红枣百枚。煮熟丸。
Tags:《泄泻》 《中气》 《湿胜则濡泻》 《注下》 《痰饮》 《热郁》 《浊气》 《清气》 《痰积》 《瘕聚》 《肾虚》 《恶寒》 《温热》 《痼疾》 《胃苓汤》 《薷苓汤》 《暑泻》 《四神丸》 《五味》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二\杂症] 霍乱论 下一篇[卷之二\杂症] 痢疾论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