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松园医镜-第页-[卷七\中风] 举例_中药方集

TOP

 
顾松园医镜
[卷七\中风] 举例
】 【繁体
一一人患口角忽歪斜,右目及耳根俱痛,右颊浮肿。仲淳云∶此内热生风及痰也。治痰先清火,清火先养阴,最忌燥剂。用二冬、沙参养阴,贝母、花粉消痰,苏子、橘红降气,白芎、甘菊、天麻平肝,连翘、甘草清火,加竹沥、童便、霞天膏。日服二剂。以此方加减,至半载始全愈。前方中曾加人参二钱,反觉浮火上升,即去之。丸药调理,用桑叶活血,胡麻养血,甘菊、首乌、蒺藜补阴,皆能去肝经燥热生风之症,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天冬清肺金,使肝木有制,生地、牛膝滋肾水,使肝血有养,柏仁润肝,女贞退热,因其脾胃有湿,湿则生热,故又加茅术、黄柏。按此方肾肝阴虚,血燥风生之人,最宜服之,无湿者,可去茅术、黄柏。
二一人气虚痰多,脾胃有湿,晚年半身不遂。王宇泰用人参〔一斤。〕白术〔半斤。〕补气健脾半夏曲〔二斤,姜汁、竹沥制。〕祛湿消痰,生地、天冬、牛膝〔各一斤。〕滋阴养血,河水熬膏,加鹿角胶补精髓,虎骨胶壮筋骨,霞天胶、梨膏〔各一斤。〕清痰火,炼蜜〔二斤。〕和匀,每空心临卧,取一酒杯,以梨汁、竹沥、人乳、桑沥各一杯和服,渐愈。此方与嘉言用六君子汤中加甘寒药,以治虚风之法,大同小异。缘脾虚有湿,不得不用白术、半夏,而肾阴亏,则甘寒养阴之剂,在所必用。湿剂生痰生热,肾阴既亏之人,难施苦寒燥剂,故佐以梨汁、竹沥之属,同半夏消痰清热,为恰当也。
三一妇因怒仆地,口眼斜,语言謇涩,四肢拘急,汗出遗尿,六脉洪大,肝脉尤甚。立斋曰∶此由肝火炽盛,肝脉过阴器,因热甚而遗也。用加味逍遥散,加钩藤及六味丸而愈。
四一妇先胸胁胀痛,后四肢不收,自汗如雨,小便自遗,大便不实,口紧目,饮食颇进,十余日,或以中脏甚忧。立斋视之曰∶此类中风也。若外风入脏,真气既脱,恶症既见,祸在反掌,焉能延至十日。乃候其色,面目俱赤而或青。诊其脉,左三部洪数,惟肝尤甚。乃知胸乳胀痛,肝经血虚肝气否塞也,四肢不收,肝经血虚不能养筋也;自汗不止,肝经血热,津液妄泄也∶小便自遗,肝经热甚,阴挺失职也,大便不实,肝木炽甚,克脾土也;口紧目,木火生风也;饮食颇进,脾胃元气尚未伤也。遂用加味逍遥散,加犀角、羚羊角、甘菊、钩藤之属,数剂,诸症渐愈,本方加减调理而安。后因郁怒,前症复作,兼发热呕吐,饮食少思,月经不止。此木盛克土,而脾不能统血也。用加味归脾为主,佐以逍遥散而愈。后每遇怒,或睡中手足搐搦,复用前药即愈。
五一妇因怒,口眼歪斜,痰涎上雍,口噤发搐。立斋曰∶此系脾气虚而肝木旺,用六君子汤加柴胡、木香、钩藤治之渐愈。又用加味归脾汤,调理而安。
六一人久病滞下,又犯房事,忽发昏晕,不知人事,手撒目暗,自汗如雨,喉中痰鸣,如拽锯声,小便遗失,脉大无伦。丹溪曰∶此阴虚阳暴绝也。令煎人参膏饮之,手动。又饮之唇动。半夜后尽三盏,眼能动。尽三斤,方能言而索粥矣。尽五斤而痢止。至十斤而全安。观此凡人大病后,及妇人产后,多有此症不可不知。
Tags:《浮肿》 《燥剂》 《消痰》 《肝血》 《阴虚》 《气虚》 《半身不遂》 《健脾》 《半夏曲》 《滋阴》 《痰火》 《君子汤》 《肾阴》 《湿剂》 《四肢拘急》 《遗尿》 《肝火》 《逍遥散》 《自汗》 《中脏》 《中风》 《外风》 《血虚》 《肝气》 《津液》 《阴挺》 《发热》 《呕吐》 《月经》 《口噤》 《脾气》 《六君子汤》 《归脾汤》 《喉中痰鸣》 《人参膏》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七] 燥 下一篇[卷七] 中风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