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理求真-第19页-[卷一\新着脉法心要] 濡脉_中药方集

TOP

 
脉理求真 - 第19页
[卷一\新着脉法心要] 濡脉
】 【繁体
濡则虚软少力,应指虚细,如絮浮水,轻手乍来,重手乍去。凡虚微细弱,皆属濡类。不似虚脉之脉大无力,微脉之微细如丝,弱脉之沉细软弱也。(语出张璐。又濒湖体状诗曰∶濡形浮脉按须轻,水面浮绵力不禁;病后产中犹有药,平人若见是无根。相类诗曰∶浮而柔细知是濡,沉细而柔作弱持;微则浮微如欲绝,细来沉细近于微。注曰∶浮细如绵曰濡,浮而极细如绝曰微,沉细如绵曰弱,沉而极细不断曰细。)濡为胃气不充。凡内伤泄泻自汗喘乏,多有是脉。张璐、士材论极精明,谓其治宜峻补。不似阴虚脱血,纯见细数弦强,欲求濡弱,绝不可得也。盖濡脉之浮软,与虚脉相类;但虚则浮大,而濡则弱小也。濡脉之细小,与弱脉相类;但弱在沉分,濡在浮分也。濡脉之软弱,与微脉相类;但微则欲绝,而濡则力微也。濡脉之无力,与散脉相似;但散则从大而按之则无,濡则从小而渐至无力也。夫从小而渐至无力,气虽不充,血犹未败;从大而按之即无,则气无所统,血已伤残,阴阳离散,将何所恃而可望其生乎。由斯言之,则濡与散,不啻天渊矣。所以濡脉多责胃气不充,或外感阴湿。故治宜温补而不可用伤残之药耳。(李士材曰∶濡脉者,浮小而软也。)
Tags:《虚脉》 《微脉》 《弱脉》 《浮脉》 《平人》 《胃气》 《内伤》 《泄泻》 《自汗》 《阴虚》 《濡脉》 《散脉》 《外感》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一\新着脉法心要] 弦脉 下一篇[卷一\新着脉法心要] 芤脉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