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摘粹-第页-[杂证要法\里证类] 黄胆(黄汗附)_中药方集

TOP

 
医学摘粹
[杂证要法\里证类] 黄胆(黄汗附)
】 【繁体
黄胆者,已食如饥,但欲安卧,一身面目及小便俱黄是也。其证或伤于饮食,或伤于酒色,病因虽不同,而要总由于阳衰而土湿,湿在上者,阳郁而为湿热,湿在下者,阴郁而为湿寒。
如乙木下陷,而阳遏于阴分,亦化为湿热。甲木上逆,而阴旺于阳分,亦化为湿寒,此阳黄阴黄所由分也。其表在经络者,宜散之于汗孔。
其里在膀胱者,宜泄之于水道。其高在上脘者,宜涌吐其败浊。其低在下脘者,宜推荡其陈宿。酌其温凉寒热,四路涤清,则治黄胆无余蕴矣。如阴黄属脾虚不运者,以小建中汤主之。如阴黄属肾虚不化者,以真武汤主之。如阳黄属谷疸腹满尿涩者,以甘草茵陈汤主之。如阳黄宜发汗以利水者,以茵陈五苓散主之。如阳黄宜去热以利水者,以猪苓汤加茵陈主之。如阳黄属酒疸,心中懊,热疼恶心欲吐者,以栀子大黄汤主之。如阳黄属色疸,日晡发热恶寒,膀胱急,小便利,大便黑溏,五心热,腹胀满,身黄额黑者,以元滑苓甘散主之。如阳黄内有瘀热宜下者,以大承气汤去浓朴加栀子茵陈主之,如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出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以汗出浴水,水从毛孔入得之,此名黄汗,以黄桂枝芍药苦酒汤主之。如身疼痛烦躁小便不利者,以桂枝加黄汤主之。

小建中汤
(方见咳嗽)加茵陈,水煎大半杯,温服

真武汤
(方见痰饮)加茵陈,水煎大半杯,温服。

甘草茵陈汤
茵陈(三钱)栀子(三钱)大黄(三钱)甘草(二钱)水煎大半杯,热服。服后小盒饭利,尿如皂角汁状,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茵陈五苓散
桂枝白术茯苓猪苓泽泻等分为散,每用五钱,调茵陈蒿末一两,空腹米饮和服一汤匙,日三服,多饮热汤取汗。

猪苓汤
(方见瘟疫)
栀子大黄汤
栀子(三钱)香豉(三钱)大黄(三钱)枳实(三钱)水煎一怀,热分三服。

元滑苓甘散
元明粉滑石甘草茯苓等分为末,大麦粥汁和服一汤匙,日三服。
服后病从大小便去,尿黄粪黑是其候也。

大承气汤
(方见温证)
黄桂枝芍药苦酒汤
黄(五钱)芍药(三钱)桂枝(三钱)苦酒一杯半,水一杯,煎八分,温服。当心烦,至六七日乃解。

桂枝加黄汤
桂枝(三钱)芍药(三钱)生姜(三钱)甘草(二钱炙)黄(三钱)大枣(四枚)水三杯,煮八分,温服。须臾啜热粥一杯余,以助药力,温覆取微汗,若不汗更服。
Tags:《下陷》 《阳黄》 《阴黄》 《经络》 《寒热》 《小建中汤》 《肾虚》 《真武汤》 《谷疸》 《腹满》 《五苓散》 《猪苓汤》 《酒疸》 《恶心》 《大黄汤》 《发热》 《恶寒》 《心热》 《瘀热》 《承气汤》 《热汗》 《风水》 《黄汗》 《苦酒汤》 《烦躁》 《小便不利》 《咳嗽》 《温服》 《痰饮》 《热服》 《茵陈五苓散》 《等分》 《大麦粥》 《大承气汤》 《心烦》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杂证要法\寒证类] 霍乱 下一篇[杂证要法\里证类] 五淋癃闭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