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摘粹-第186页-[杂证要法\热证类] 三消_中药方集

TOP

 
医学摘粹 - 第186页
[杂证要法\热证类] 三消
】 【繁体
口渴不止者,为上消也。食入即饥者,为中消也。饮一溲二者,为下消也。其证虽有三,而要总属上伤燥热,下病湿寒,燥热在肝肺之经,湿寒在脾肾之脏,宜以八味丸主之,或以六味地黄汤加味主之。如渴欲饮水,水入即吐,小便不利者,以五苓散主之。如上渴而下淋,土湿木郁而生风燥者,以猪苓汤主之。如饮一溲二,水寒土湿,木气疏泄者,以桂附苓乌汤主之。如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肺不能通调水道,而为消渴者,以理中丸汤,倍白术,加栝蒌根主之。如伤寒消渴,或属阳明热证,或属厥阴火证,应以伤寒法治之,不在此例。

八味丸
(方见肺气)酒下十五丸,日再服,不知渐加。

六味地黄加味汤
熟地黄(四钱)山茱萸(三钱)山药(三钱)茯苓(三钱)丹皮(三钱)泽泻(三钱)五味子(二钱)肉桂(二钱研)水煎大半杯,冷服。

五苓散
(方见痰饮
猪苓汤
(方见痰饮)
桂附苓乌汤
茯苓(三钱)泽泻(三钱)桂枝(三钱)干姜(三钱)附子(二钱)龙骨(三钱研)牡蛎(三钱研)首乌(三钱蒸)水煎大半杯,温服

理中丸汤
(方见霍乱)倍白术,加栝蒌根。

消渴方
栝蒌根(三钱)生姜(二钱)麦冬(三钱)芦根(三钱)白茅根(三钱)水煎大半杯,温服。此方专清胃火。
Tags:《上消》 《中消》 《下消》 《八味丸》 《地黄汤》 《小便不利》 《五苓散》 《风燥》 《猪苓汤》 《津液》 《理中丸》 《阳明》 《阴火》 《肺气》 《五味》 《痰饮》 《温服》 《霍乱》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杂证要法\虚证类] 虚劳 下一篇[杂证要法\热证类] 食亦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