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摘粹-第616页-[附录\二、六气解] 太阴湿土_中药方集
 
医学摘粹 - 第616页
[附录\二、六气解] 太阴湿土
】 【繁体
湿者,太阴土气之所化也。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人为脾。太阴以湿土主令,辛金从土而化湿阳明以燥金主令,戊土从金而化燥。己土之湿为本气,戊土之燥为子气,故胃家之燥,不敌脾家之湿,病则土燥者少,而土湿者多也。太阴主升己土,升则癸水与乙木皆升,土之所以升者,脾阳之发生也。阳虚则土湿而不升,己土不升,则水火陷矣。火金在上,水木在下,火金降于戊土,水木升于己土,戊土不降,则火金上逆,己土不升,则水木下陷,其原总由于湿盛也。《子华子》“阴阳交则生湿”。湿者水火之中气,上湿则化火而为热,下湿则化水而为寒。然上亦有湿寒,下亦有湿热。湿旺气郁津液不行,火盛者,熏蒸而生热痰,火衰者,泛滥而生寒饮,此湿寒之在上者。湿旺水郁,膀胱不利,火衰者,流溢而为白淫,火盛者,梗涩而为赤浊,此湿热之在下者。便黄者,土色之下传。便赤者,木气之下陷。
相火在水,一线阳根,温升而化乙木,木中温气,生火之母,升则上达而化火,陷则下郁而生热,木气不达,侵逼土位,以其郁热,传于己土,己土受之,于是侵淫于膀胱。五行之性,病则传其所胜,其势然也。阴易盛而阳易衰,故湿气恒长,而燥气恒消。阴盛则病,阳绝则死,理之至浅,未尝难知。后世庸愚,补阴助湿,泄火伐阳,病家无不夭枉于滋润,此古今之大祸也。
Tags:《太阴》 《化湿》 《阳明》 《脾阳》 《下陷》 《阴阳交》 《中气》 《化火》 《气郁》 《津液》 《熏蒸》 《相火》 《湿气》 《燥气》 《阴盛》 《阳绝》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附录\二、六气解] 阳明燥金 下一篇[附录\二、六气解] 少阴君火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