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医彀-第6页-[卷之一\要言一十六则] 却病延龄_中药方集
 
简明医彀 - 第6页
[卷之一\要言一十六则] 却病延龄
】 【繁体
却病之法,惟治未病为上。人能清心寡欲,慎起居、节饮食,则病自不萌,而龄可延矣。凡人百病,无出三因。一曰外因∶风、寒、暑、湿、燥、火,天之六淫是也。一曰内因∶喜、怒、忧、思、悲、恐、惊,人之七情是也。一曰不内外因∶起居失宜、饮食失节、房劳过度、跌损、金刃、五尸、鬼疰、邪祟、蛊毒、山岚瘴气、不伏水土等证是也。举外因六气言∶风者,天地郁勃之气。
经曰∶风为百病之长,善行数变。其变莫测。轻则伤风咳嗽,重则中风、风痱诸证。故云避风如避箭。寒者,天地严凝之气。经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三时犹轻,冬感为重。即病者名伤寒,伏于肌骨,春月随发生之气为病,谓之春温。次日晚发,及热病也。暑者,天地酷烈之气。经曰∶夏伤于暑,秋必疟痢。夏月天之阳气尽浮于地,人之阳气尽浮于表,故多烦渴,嗜冰水瓜果。不知阳外阴内,生冷停积,湿热相蒸而为痢。腠理汗泄,风寒袭之,邪正相搏,阴阳相并而为疟。冒暑奔驰,病名中热。水阁荫轩,过于寒凉,病名伤暑
若卧于砖石、泥地、漆凳之类,感受风寒湿气,秋深收敛,腠理闭密,邪伏难出,历节走注作疼,而成痛风等证。湿者,天地阴润之气,为害匪细。东南地卑薄,衣履、坐卧,湿从外入;西北地高燥,嗜乳酪、面,湿自内生。燥者,阳明燥金之气。经曰∶诸涩枯涸,干劲皱捣,皆属于燥。盖因风热耗其血液而成。在表则为皮肤裂屑、手足干劲,甚而筋缩爪枯等证;在里则为大便秘结,消渴引饮等证。火者,君相五志之火。经曰∶诸热躁扰,狂骂气逆,冲上嚏呕,疮疡痛痒,耳目诸证等,皆属于火。肾经孤水,奚能胜之,且火日增而水日损。东垣云∶火为元气之贼,此胜则彼负。若上下往来,熬真阴、涸津液,则为阴虚等证矣。举内因七情言。经曰∶喜伤心。盖喜极则心火炽盛,轻为口舌破烂、疮疡斑疹,重为颠狂等证。经曰∶怒则气上。又曰∶大怒则火起于肝,甚则呕血。盖怒则阳气逆上,而肝木乘脾,故为呕血,飧泄,胸胁痞痛,不食等证。经曰∶忧则心气乘之。
又曰∶忧愁不解则伤意。夫忧气郁而生痰,痰与气搏,升而不降,多成噎膈等证。经曰∶思则气结。盖指其专笃沉滞者言。如难思、释怨思报、苦吟竭志、男女怀思之类,遂成怔忡诸证矣。气结为病,为昏瞀,为中满痞塞,为咽嗌不利、不嗜饮食等证。经曰∶悲则气消。盖悲则心窍蕴结,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行,热气在中,故气消。又曰∶悲气所至,为阴缩筋挛,肌痹脉痿。男为便数、溲血,女为血崩、孕妇胎漏目昏等证。经曰∶恐则气下。阴气无能上行,则志气恐惧,日久则为矢志之证。经曰∶惊则气乱。神无所归,栖灵之舍虚,而为痰涎所聚,有成颠痫诸证矣。举不内外因数事言。起居者,人身运动,全赖精血,《经》有七损八益五劳七伤六极之戒。饮食者,经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生冷滞腻、炙爆辛热,慎勿太过。又曰∶诸肉补阳,诸谷补阴。阳盛则火炽痰壅,津液燔烁;阴盛则火熄水盈,精血生长。房欲者,人身所宝精、气、神,至人秘固,以炼金丹,大则成仙,小则却病。多欲者,如飞蛾赴火,迷不自知。但能撙节,即期颐之基。跌扑金刃数种,多由不慎所值,不立于岩墙可也。苟知预为谨持,精神内守,外邪岂得侵哉?故善治未病者,巧出良医之外,功居美药之先。其于康宁永寿乎何有。
Tags:《治未病》 《清心》 《三因》 《六淫》 《七情》 《不内外因》 《房劳》 《蛊毒》 《六气》 《风为百病之长》 《伤风》 《咳嗽》 《中风》 《病温》 《春温》 《晚发》 《热病》 《腠理》 《风寒》 《冒暑》 《伤暑》 《湿气》 《阳明》 《风热》 《大便秘结》 《五志》 《气逆》 《疮疡》 《津液》 《阴虚》 《斑疹》 《怒则气上》 《呕血》 《飧泄》 《心气》 《气郁》 《噎膈》 《思则气结》 《怔忡》 《中满》 《悲则气消》 《阴缩》 《脉痿》 《溲血》 《胎漏》 《目昏》 《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 《精血》 《七损八益》 《五劳》 《七伤》 《六极》 《阳盛》 《阴盛》 《精神》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一\要言一十六则] 福寿真乐 下一篇凡例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