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医彀-第337页-[卷之八] 论阴阳_中药方集

TOP

 
简明医彀 - 第337页
[卷之八] 论阴阳
】 【繁体
痈疽之证有二十余种,最切要者,分别阴阳是也。发于阳者,属六腑,为表为火为实;发于阴者,属五脏,为里为郁为虚。故阳发则大而高起,皮薄色赤,发有椒眼数十,轻按即痛,形大而浅为痈。故阴发则平而内作,皮浓色淡,肿硬不起,状如顽肤,重按隐木而痛,形小而深为疽。又有阳中之阴,似热非热,虽肿而实虚。若赤而不躁,虽痛而无脓,即浮而复隐,外盛而内腐;其人多肥,肉紧而内虚。有阴中之阳,似冷非冷,不肿而实,赤微而躁,有脓而痛,形虽不盛,而内实烦闷,其人多瘦,肉缓而内实。有阳变为阴者,病发于阳而极热,则当顺气匀血。因有赤肿发热,便闭躁渴之热证,脉洪数而实,虽严冬,惟当暂用苦寒之药以泻热毒。如过用寒凉,或误草药性冷,则气滞血凝而危,急用温热药,使气行血和,乃可成脓。有阴变为阳者,病发于阴而极冷,则当内用平补,兼以宣气滋血助阳,健脾进食。或不肿不赤,皮寒肢冷,泻利肠鸣,饮食不入,不时呕逆等冷证,脉微弱而迟,虽盛暑,亦当暂用辛温之药以助阳气。倘又误凉药,急用大热之剂回阳,不回者死。盖阳者,气也;阴者,血也。阴不足,阳有余。血涩气滞,荣卫不行,而邪热相搏则患成。数日后渐宜温和气血,使阳动而阴随,气运而血行,则出脓而收敛。若专于清凉,气血凝结则血死,血死则肌死而毙矣。
Tags:《六腑》 《五脏》 《病发于阳》 《发热》 《草药》 《气滞》 《温热》 《病发于阴》 《健脾》 《肠鸣》 《邪热》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八] 论虚实 下一篇[卷之八] 外科总论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