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正宗-第页-[卷之二\上部疽毒门] 脑疽论第十六_中药方集

TOP

 
外科正宗
[卷之二\上部疽毒门] 脑疽论第十六
】 【繁体
夫脑疽者,俗称对口是也。但所发不同,其源有二,得于湿热交蒸从外感受者轻;五脏蕴结从内发外者重。其理何也?湿热之为病,天行气候,寒暑不调,节序温凉,阴阳失度,凡有体虚者易于侵袭,项后虽属督脉,又主太阳寒水司行之道,所有侵袭,气血必凝;凝则后必为肿,此从外感受者。其患初起有头,多生正穴,三、四日间,多作痛,始生寒热,口和而干,色红根活,疮势渐高,形不散大,时止时痛,易脓易腐,饮食知味,起坐寻常,外势虽可畏,而内无七恶之症相干,此属阳症,其由从外来矣,故多不治可愈。所有五脏蕴结而成者重,其源有五∶盖心主血,故心绪烦扰,煽动不宁,以致火旺而沸腾,行于项间与寒水交滞而为肿者,一也;肝统筋,故恼怒伤肝,项乃三阳统筋之所,肝伤则血脉不潮,筋无荣养凝结为肿,故项紧急强痛,不能转侧,其患未溃前肉色紫暗,坚硬漫肿,破流血水,木痛无脓,此等之症皆肝气受伤者,二也;脾主肌肉,故思虑伤脾,脾气日损,又或膏粱损胃,胃汁干枯,以致中脘痞塞,气不营运,逆于肉里,乃生壅肿,其患外皮虽腐而内坚不溃,口燥舌干,饮食不进,根脚走散,脓秽色败。此等之症皆脾气受伤者,三也;肺主皮毛,故忧郁伤肺,肺伤则毛窍闭塞,腠理不通,气不舒畅,纵横经络,结而为肿,其形疮多平陷,色淡不华,皮腐脂流,形如汤泼,气粗短促,鼻霉鼻掀,碌碌生痰,殷殷发嗽,此等之症皆肺气受伤者,四也;肾主骨髓,故恣欲伤肾,肾伤则真阴之气败矣,真阴一败,相火自生,此火最能自升自降、或动或静,煎熬脏腑,消烁津液,更变形容,改换声音,疮形紫黑,脉数乖度,烦躁口干,随饮随渴,此等之症皆肾气受伤者,五也。凡治此症,必内分虚实,外辨阴阳,体顺天时,察其病理,七日以前疮势未成者,当通窍,以汗发之。七日以后病势已成,治当兼补以托之,此则毒不内攻,外无变症,如药攻利太过,元气受伤,毒多难出,又敷围凉药,气血冰凝,则肌肉多死,反难腐溃。予尝治此及诸发背初起未成者,用披针当顶点入知痛处,出其恶血,通其疮窍,随插蟾酥条直至疮底,外用膏盖;内服万灵丹蟾酥丸发其大汗,解散内蕴之毒,次日患上或肿或不肿,或痛或不痛,仍插仍贴,直至患顶肿高,根脚突起,四围列缝有脓方住插药。轻浅者,九日后吐出病根坚硬不化之物;毒甚者,不能顿然脱落,亦可渐腐成脓,为转重就轻之良法。外用玉红膏长肉,内服补托收敛其患,不久自愈。如阳症轻浅者,候自腐溃,不用前法针刺,如不肿不疼,灸亦不痛,阴症尤当速用,不必迟延,此为移深居浅之大法也。
Tags:《对口》 《外感》 《五脏》 《行气》 《督脉》 《太阳》 《寒热》 《七恶》 《三阳》 《血脉》 《肝气》 《脾主肌肉》 《脾气》 《舌干》 《皮毛》 《腠理》 《经络》 《肺气》 《肾主骨》 《相火》 《脏腑》 《津液》 《烦躁》 《虚实》 《发背》 《恶血》 《灵丹》 《蟾酥丸》 《大汗》 《插药》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二\上部疽毒门] 脑疽论第十六 下一篇[卷之一\痈疽门] 痈疽图形第十五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