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大成-第页-[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下部后_中药方集
 
外科大成
[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下部后
】 【繁体

鹳口疽
生于尻尾高骨尖处。一名锐疽。灵枢云。发于尻。初如鱼肫。久若鹳嘴。由督脉湿痰流结所致。朝寒暮热。夜重日轻。溃出稀脓。或流鲜血。少壮尤可。老弱难医。

滋阴除湿汤
初起者宜此和之。
川芎当归白芍熟地(各一钱)柴胡黄芩陈皮知母贝母(各八分)泽泻地骨皮甘草(各五分)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和气养荣汤
已成不得内消者。宜此托之。
人参陈皮白术黄茯苓丹皮当归熟地(各一钱)沉香甘草(各五分)水二钟。煎八分。食前服。

滋肾保元汤
血虚弱。溃而不敛者。宜此补之。
人参黄白术茯苓归身杜仲山萸肉丹皮熟地(各一钱)肉桂大附子甘草(各五分)水二钟。姜三片。枣二枚。莲肉七个。食前煎服。
上症失治。久而成漏者。宜服先天大造丸。(见流注门)兼服琥珀蜡矾丸。(见肿疡门)久之自能收敛。

坐马痈
生于尻尾略上些。初起。灸膝下外横骨尽处。治同鹳口疽。

臀痈
生于臀之中。居小腹之后。为阴中之阴。其道远。其位僻。虽属足太阳膀胱经多血。奈气运不到。
血亦罕来。最难收敛。由湿痰凝结而成。
初起有头。红热重坠。发热口干者。用贵金丸利之。绀珠膏贴之。初起无头漫肿。皮色不变者。用绀珠丹托之。隔蒜灸之。如大势已退。余肿未消者。频煮热葱熨之。除湿二陈汤调之。已成欲作脓者。托里羌活汤。痛甚者神授卫生散。大势已退。托里消毒散。不消及不溃不敛者。脾虚也。六君子汤加川芎、当归、黄。脾虚下注者。只白术一味。煎饮自消。毋以能溃脓为惑。不消作渴便淋者。阴虚也。六味地黄丸五味子。溃而不敛者。用生姜煎汤洗之。久者以豆豉饼灸之。
此症。自里至表者十有八九。从六淫外感入里者百中一二。故治宜外发。庶免内攻。其有软陷无脓。
根脚平散而不痛者。甚则口干。烦躁谵语。痰喘气粗者。由误服寒凉。失于滋补所致也。不治。书云。若无补养之功。其祸多在结痂之后。是知疡科以培补元气为首务也。
有因患痔。敷服寒凉。致令攻溃于臀者。其脉大而数。症则寒热作渴。疮则脓水清稀。些三阴经亏损之症也不治。
Tags:《高骨》 《督脉》 《湿痰》 《滋阴》 《除湿汤》 《保元汤》 《血虚》 《流注》 《琥珀蜡矾丸》 《横骨》 《太阳》 《发热》 《除湿二陈汤》 《托里消毒散》 《君子汤》 《阴虚》 《六味地黄丸》 《五味》 《六淫》 《外感》 《烦躁》 《谵语》 《寒热》 《三阴》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下部后 下一篇[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肋部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