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大成-第页-[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胫部_中药方集

TOP

 
外科大成
[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胫部
】 【繁体

三里发
生三里穴。形如牛眼。五七日出黑血。拘急冷痛。由劳力伤筋所致。惟宜汤药射其外。自愈。

腓发
生足小肚。寒热烦躁。由肾虚积热所致。初宜卫生散加牛膝、木瓜。已溃。用十全大补汤肾气丸补之。出清水者死。

黄鳅痈
生小肚内侧。长三四寸。一名胫阴疽。微红微肿。坚硬加石。痛甚。由脾经湿热。或肝经积愤所致。初宜五香流气饮。加下部引经药。溃而出清水。呕吐不食者。不治。

青蛇毒
生足肚之下。亦长二三寸。寒热不食。由足少阴太阳湿热下注。蛇头向下者顺。向上难治。宜针蛇头。出黑血。搽拔疔散。肿处涂离官锭子。内服药与腓发同。

接骨发
生足接骨之上。足肚之下。形如核桃。色赤坚肿。不痛。宜早出脓。虑其损筋。

附阴疽
生于内踝以上三寸。灵枢为兔啮。初起小泡。渐生赤肿。痛能彻骨。如无脓者。不治。

内踝疽
生于内踝骨上。一名鞋带痈。灵枢为走缓。色不变而石。属肝胃二经虚热

外踝疽
生于外踝骨上。属胆与膀胱虚热。

穿踝疽
初则内踝肿痛。久则串及外踝。内外通肿也。由三阴经虚热下注。初宜绀珠丹、荣卫返魂汤。脓成者针之。溃者补之。补而不应者。必成废疾。灸患足大指端三壮。

湿毒流注
生于足胫。状如牛眼。由风湿外浸。初宜绀珠丹加下部药。

瓜藤缠
生于足胫。结核数枚。肿痛久之。溃烂不已。属足太阳经湿热。初宜荣卫返魂汤加减。或五香流气饮。

肾气游风
生于足肚。红肿热痛。宜紫苏流气饮。及槟榔丸

血风疮
生于胫。一名爪风疮。由三阴经风虚血燥所致。初发则瘙痒无度。破流脂水。日渐沿开。宜当归饮子加栀子、柴胡。忌投风药。如寒热食少体倦者。肝脾郁火也。八味逍遥散。晡热盗汗者。肾肝虚也。六味地黄丸。若妇人。则由经脉不调。血气渍于足阳明也。五积散加黄柏、牛膝。俱外兼敷洗。


女人为裙风裤口。生于外者。由三阳经湿热。易治。宜胃苓汤。加紫苏、牛膝以渗湿。次服八珍汤。加荆芥、防风、羌活、白芷、连翘、金银花以固本。
生于内者。由三阴经虚热。难瘥。宜补中益气汤。加茯苓、白芍药。及六味地黄丸。八味地黄丸。外兼洗贴蒸灸等法。

鳝漏
生于腿肚成疮。孔深出水。用锻石二三升入盆内。冲百沸汤。先熏后洗。以疮发痒为效。

四弯风
生于腿弯脚弯。一月一发。痒不可忍。形如风癣。搔破成疮。用大麦一升入砂锅内。水煮麦开花为度。乘热先熏后洗。日二三次。五七日可愈。
Tags:《拘急》 《寒热》 《烦躁》 《肾虚》 《补汤》 《肾气丸》 《呕吐》 《少阴》 《太阳》 《湿热下注》 《拔疔散》 《虚热》 《返魂汤》 《湿毒》 《流注》 《风湿》 《荣卫返魂汤》 《游风》 《槟榔丸》 《当归饮》 《郁火》 《八味逍遥散》 《盗汗》 《肝虚》 《六味地黄丸》 《经脉》 《阳明》 《五积》 《三阳》 《胃苓汤》 《八珍汤》 《补中益气汤》 《八味地黄丸》 《百沸汤》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胫部 下一篇[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膝部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