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全生集-第9页-[卷一] 痈疽总论_中药方集

TOP

 
外科全生集 - 第9页
[卷一] 痈疽总论
】 【繁体
痈疽二毒,由于心生。盖心主血而行气,气血凝而发毒。毒借部位而名,治论循经则误。症之根盘,逾径寸而红肿者谓痈,痈发六腑;若形止数分,乃为小疖。按之陷而不即高,虽温而顶不甚热者,脓尚未成;按之随指而起,既软而顶热甚者,脓已满足。无脓宜消散,有脓勿久留。醒消一品,立能消肿止疼,为疗痈之圣药。白陷者谓疽,疽发五脏,故疽根深而痈毒浅。根红散漫者,气虚不能拘血紧附也;红活光润者,气血拘毒出外也;外红里黑者,毒滞于内也;紫黯不明者,气血不充,不能化毒成脓也。脓色浓浓者,气血旺也;脓色清淡者,气血衰也。未出脓前,腠理之间,痈有火毒之滞,疽有寒痰之凝;既出脓后,痈有热毒未尽宜托,疽有寒凝未解宜温。既患寒疽,酷暑仍宜温暖,如生热毒,严冬尤喜寒凉。然阴虚阳实之治迥别,阅古方书,总觉未详,因畅其旨备览焉。诸疽白陷者,乃气血虚寒凝滞所致,其初起毒陷阴分,非阳和通腠,何能解其寒凝?已溃而阴血干枯,非滋阴温畅,何能浓其脓浆?盖气以成形,血以华色,故诸疽平塌,不能逐毒者,阳和一转,则阴分凝结之毒,自能化解;血虚不能化毒者,尤宜温补排脓,故当溃脓毒瓦斯未尽之时,通其腠理之功,仍不可缓。一容一纵,毒即逗留;一解一逐,毒即消散。开腠而不兼温补,气血虚寒,何以成脓?犹无米之炊也。滋补而不兼开腠,仅可补其虚弱,则寒凝之毒,何能觅路行消?且毒盛者反受其助,犹车粟以助盗粮矣。滋补而不兼温暖,则血凝气滞,孰作酿脓之具?犹之造酒不暖,何以成浆?造饭无火,何以得熟?世人但知一概清火而解毒,殊不知毒即是寒,解寒而毒自化,清火而毒愈凝。然毒之化必由脓,脓之来必由气血,气血之化,必由温也,岂可凉乎?况清凉之剂,仅可施于红肿痈疖,若遇阴寒险穴之疽,温补尚虞不及,安可妄行清解,反伤胃气?甚至阳和不振,难溃难消,毒攻内腑,可不畏欤?盖脾胃有生死,故首贵止痛,次宜健脾。痛止则恶气自化,脾健则肌肉自生。阳和转盛,红润肌生,惟仗调和补养气血之剂,若夫性寒之药,始终咸当禁服。
马曰∶数分之疖,亦须看生在何处。若在险要穴上,亦不可小视,谁谓数分之疖无害耶!又曰∶白陷者乃是痰症发于肉里,由于气滞而成。若坚凝附于筋骨者,乃血分受病,必初起红硬有头,方谓之疽。然亦须辨阴阳。
又曰∶有阴虚阳旺之辈,毒火结于荣分,疮坚平色紫,按之烙手者,必泄其火毒,阴充血和,方能起发,岂可谓之寒疽,治以温暖乎?投之则阴愈干,则火愈炽,诊视之时,全在察脉观色观形,切宜填之。
又曰∶毒概指为寒,左矣。须知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有真寒假热,有真热假寒,如执色白之说,则有色白按之烙手,脉洪数者,将其作疽治欤。泥色红之说,其有色红按之不热,脉不洪数者,其将作痈治欤。若不谙脉理,何能无误耶?陶曰∶中国之疮毒,西国则称之为发炎。有内炎外炎之名,外炎即痈疽,内炎即肺痈肠痈等类。用蜞数条,放在肿处,吮去其毒。
又曰∶如疖生在险要穴上,用广东所产金壳栉,水研搽,可移于不致命一二寸。但此药有毒,不可入口。又,《验方新编·痈毒杂治门》内有移山过海散、赶毒散,皆能移开疮于不致命处。
又曰∶徐灵胎亦云∶红亦有非痈,白亦有非疽者。
Tags:《行气》 《六腑》 《五脏》 《气虚》 《腠理》 《火毒》 《寒痰》 《阴虚》 《虚寒》 《滋阴》 《血虚》 《气滞》 《胃气》 《健脾》 《恶气》 《假热》 《真热假寒》 《肺痈》 《肠痈》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一] 部位论名 下一篇重订凡例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