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证治全书-第页-[卷一] 阴疽证治则例_中药方集

TOP

 
外科证治全书
[卷一] 阴疽证治则例
】 【繁体
阴疽之形,皆阔大平塌,根盘坚硬,皮色不异,或痛或不痛,乃外科最险之证。倘误服寒凉,其色变如隔宿猪肝,毒攻五内,神昏即死。治之之法,非麻黄不能开其腠理,非肉桂、炮姜不能解其凝寒;腠理一开,寒凝一解,气血流行,则患随消矣。血气不能化毒者,则宜温补排脓,虽当溃脓,而毒瓦斯未尽,肿硬未消,亦仍以温气血开腠理为要。大抵初起患轻,未经误药者,可用加味二陈汤(通用十八。)纳阳和丸(通用六。)同煎数服消之。如曾经误药,或皮色稍变,须服阳和汤(通用五。)其甚者,与犀黄丸(通用四十八。)早晚轮服。溃后亦然。如失荣、恶核、石疽等证,初起毒根深固者,须更兼紫元丹(通用五十一。)间服方能全消。凡详见于各部中,宜同参用。
一、初起兼头痛发热恶寒、肢体拘急等表证者,先以保安万灵丹(通用五十四。)汗之,或人参败毒散(通用三。)去独活加桂枝一钱汗之,待表证退,按前法治之。
一、溃后忽见表证,则以托邪饮(通用十二。)加桂枝一钱煎服。少倾,啜热粥一瓯,暖卧微汗取效,不可令大汗。如未效,再进。待表势解,须接补元气,用补中益气汤加茯苓、半夏、熟地最妙。
一、初起或溃后欲呕,而别无表证者,气虚也,六君子汤(通用二十一。)加炮干姜主之。
一、溃后但恶寒而不发热者,阳气虚也,十全大补汤(通用二十六。)加姜、附主之。
一、溃后见晡热、内热证者,阴血虚也,四物汤(通用二十三。)去川芎,倍熟地,加参、术、地骨皮、甘草主之。
一、大患久溃,或脓血去多,忽见发热恶寒,面赤烦躁,口虽渴而喜热饮者,此血虚发躁,急以当归补血汤,(通用三十三。)或当归黄汤(通用三十四。)服之。否则发痉。
一、溃后口干作渴,饮水不歇,小便频数,或淋漓作痛,或舌上燥黄如金色者,乃肾水枯竭,心火炎炽,此证最恶,急用加减八味丸(通用四十六。)以滋补之,否则不救,迟治亦不救一、溃后喘促咳嗽,脾肺虚也,补中益气汤,去升麻加茯苓、半夏、五味子主之。或加熟地,口燥者加麦门冬。
一、溃延日久,病患脾虚气滞者,则先服六君子汤加芎、归数剂,参、术、草宜生,忌炙。待其饮食复常,再按前法治之。凡经表汗后,亦如是治。
一、好饮之人,每发酒毒,如阴疽状,发无定处。初起漫肿,内似结核,不红或淡红,重着板痛,多有兼头晕热汗呕吐之证。此元气大伤,酒毒熏蒸,结滞经隧。治宜清利湿热,培补元气。内服加味解酲汤,(见发无定处痼发下。)外以赤小豆为末,滚水或米醋调敷,或以乌龙膏(通用六十。)敷之。若误投阳和汤,小金丹等甘热之药,轻则呕吐脓血,重则神昏发狂,成痉不救。此证从前未经发明,余历视颇多,特表揭于此。毫厘千里,生死攸关,业医者细心审辨焉。
一、凡色白大少阴疽,忌贴洞天、千捶、鲫鱼等膏。盖寒凉不利于阴疽,且内有巴豆、蓖麻子,未溃者贴则致溃,已溃者贴则致命,有孕者贴则堕胎。故凡阴疽未溃者,宜敷抑阴散,(通用五十八。)既溃后,宜贴阳和解凝膏。(通用七十七。)一、犀黄丸、(通用四十八。)小金丹、(通用五十二。)内有麝香,妊妇忌服,当以阳和汤愈之。愈后再服三、四剂,以代小金丹,永杜后患。
一、小儿不能服煎剂者,以小金丹化服代之。
Tags:《神昏》 《腠理》 《二陈汤》 《阳和汤》 《犀黄丸》 《失荣》 《头痛》 《发热》 《恶寒》 《拘急》 《保安万灵丹》 《败毒散》 《大汗》 《补中益气汤》 《胃气虚》 《君子汤》 《补汤》 《血虚》 《烦躁》 《补血汤》 《当归黄汤》 《小便频数》 《八味丸》 《喘促》 《咳嗽》 《肺虚》 《五味》 《气滞》 《六君子汤》 《头晕》 《热汗》 《呕吐》 《熏蒸》 《经隧》 《利湿》 《加味解酲汤》 《赤小豆》 《小金丹》 《发狂》 《少阴》 《堕胎》 《抑阴散》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一] 烂溃不敛治法 下一篇[卷一] 阳痈证治则例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