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证治准绳-第页-[集之七·脾脏部(上)\泻] 热泻_中药方集
 
幼科证治准绳
[集之七·脾脏部(上)\泻] 热泻
】 【繁体
汤氏云∶小儿热泻者,大便黄而赤,或有沫,乃脏中有积,或因乳母好饮酒,或嗜热物,或生下伤湿蕴热,医者不明,但用豆蔻、诃子等药服之,如水浇石,既不识其证,故不辨其冷热,用药又不得其法,焉能取效。此证当以小便赤少,口干烦躁为验,治法当用钱氏白术散渴去木香用之,五苓散(惊(去桂亦可服。其热甚者四逆散,大柴胡汤(俱伤寒)去大黄,服之殊验也。更用黄连丸(疳)等剂,亦佳。调中汤(痢)去大黄,加黄连枳壳。如夹热而泻,太阳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呕者加半夏。又有挟热泻痢而小便秘涩赤甚者,加减四顺清凉饮里热)治之,即止。
薛氏云∶右腮色赤,饮冷,胃经实热也,用泻黄散(脾)。恶冷喜热,胃经虚热也,用白术散(渴)。右腮及额间俱赤,心脾翕热也,用泻黄散加炒黑黄连。若左颊右腮俱赤,肝火乘脾土也,用四君子汤(吐泻)加柴胡。若儿暴伤乳食,用保和丸宿食)。乳母尤当忌浓味,节饮食,若乳母停食所伤,致儿吐泻等病,当治其母。大抵始病而热者,邪气胜则实也,终变为寒者,真气夺则虚也,久病而热者,内真寒而外假热也,久泻元气虚寒,当参前证治之。

黄芩汤
治下利而头痛胸满,口苦咽干,或往来寒热而呕,其脉浮大而弦者,或协热而利者。
黄芩(一两半)芍药甘草(炙。各一两)上锉散。每服三钱,枣子一个,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呕者,加半夏一两二钱半,生姜煎。

〔张涣〕胃散
治挟热泄利。
川楝子黄柏(微焙炙)当归(洗,焙干)地榆(炙)黄连(去须炒。各半两)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煎至四分,去滓温服,乳食前。

香连丸
黄连(姜汁拌炒,二两)木香(煨,半两)上为末。陈米饭丸,绿豆大。米饮下一二十丸,亦可调六一散
Tags:《热泻》 《烦躁》 《钱氏白术散》 《五苓散》 《四逆散》 《柴胡汤》 《太阳》 《少阳》 《合病》 《四顺清凉饮》 《里热》 《实热》 《泻黄散》 《虚热》 《肝火》 《君子汤》 《保和丸》 《宿食》 《邪气》 《假热》 《虚寒》 《头痛》 《口苦》 《咽干》 《寒热》 《锉散》 《温服》 《清胃散》 《香连丸》 《六一散》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集之七·脾脏部(上)\泻] 伤食泻 下一篇[集之七·脾脏部(上)\泻] 冷泻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