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证治准绳-第479页-[集之八·脾脏部(下)\黄胆] 阳黄诸方_中药方集

TOP

 
幼科证治准绳 - 第479页
[集之八·脾脏部(下)\黄胆] 阳黄诸方
】 【繁体

茵陈汤
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也。但头汗出,身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宜此。
茵陈蒿(嫩者,一两)大黄(三钱半)栀子(大者,三枚)上锉散,以水一大盏,先煎茵陈减半,次纳二味,煎八分,去滓温服,日三服。
小盒饭利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中去也,量大小加减。

栀子柏皮汤
治伤寒身黄发热
栀子(八枚)黄柏(一两)甘草(半两,炙)上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六分,去滓温服。

犀角散
治小儿黄胆,一身尽黄。
犀角(镑,一两)茵陈干葛升麻龙胆草生地黄(各半两)寒水石(七钱半)上锉散,水煎服。一方,治小儿忽发黄,面目皮肉尽黄,葛根捣汁和蜜服。

连翘赤小豆
治小儿伤寒,发黄身热。
麻黄(去节)连翘甘草生姜赤小豆生梓白皮(各二两)杏仁(四十一个)大枣(十二枚)上锉散,白水煎。又一方,生小麦苗捣汁服之,立效。
罗谦甫治一小儿,季夏身体蒸热,胸膈烦满,皮肤如渍橘之黄,眼中白睛亦黄,筋骨痿弱,不能行立。此由季夏之热,加以湿气,而蒸热搏于经络,入于骨髓,使脏气不平,故脾遂乘心,湿热相合,而成此疾也。盖心火实则身体蒸热、胸膈烦满,脾湿胜则皮肤如渍橘之黄,有余之气,必乘己所胜,而侮不胜,是肾肝受邪而筋骨痿弱,不能行立。《内经》言∶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又言∶湿热成痿。信哉斯言也,所谓子能令母实,实则泻其子也,盖脾土退其本位,肾水得复,心火自平矣。
又《内经》曰∶治痿独取于阳明。正谓此也,加减泻黄散主之。

加减泻黄散
方此药退脾土,复肾水,降心火。
黄连茵陈(各五分)黄柏黄芩山栀茯苓(各三分)泽泻(二分)上咀,都作一服,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稍热服,食后。一服减半,待五日再服而良愈。
经云∶土位之主,其泻以苦。又云∶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故用黄连、茵陈之苦寒除湿热为君。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所以黄柏之苦辛寒、强筋骨为臣。
湿热成烦,以苦泻之,故以黄芩、山栀子之苦寒止烦满为佐。湿淫于内,以淡泄之,故以茯苓、泽泻之甘淡,利小便、导湿为使也。
〔张涣〕
芦根汤
治黄病。
芦根(一两,锉)茵陈山栀子黄芩甘草(四味。各半两)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入薄荷三叶,煎至五分,去滓,放温服。

子芩散
治黄病。
黄芩枯蒌根茯神(各一两)甘草胡黄连(各半两)上件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煎五分,去滓,温服。

茵陈汤
小儿发黄等病,身如橘色。
山茵陈山栀子仁(各一两)川大黄川芒硝木通寒水石(各半两)上煎服,法同前。

三黄散
治小儿黄胆。
川大黄(锉,微炒,一两)黄芩黄连(去须。各半两)上煎法同前,食后服。

双连丹
治疸病。
川黄连(去须)胡黄连(各一两)上件捣,罗为细末,用黄瓜一枚,去穣,留一小盖子,入二药末后以盖子盖定,用面裹,慢火烧,令面焦,去面,捣熟,如绿豆大。每服七粒至十粒,温水下,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集之八·脾脏部(下)\黄胆] 阴.. 下一篇[集之八·脾脏部(下)] 黄胆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