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婴撮要-第页-[卷八] 便血尿血_中药方集
 
保婴撮要
[卷八] 便血尿血
】 【繁体
经云∶肺朝百脉之气,肝统诸经之血。又云∶气主之,血主濡之。盖荣血为水谷之精气,灌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若脾胃有伤,荣卫虚弱,行失常道,故上为衄血、吐血,下为尿血便血。若外感风邪则血鲜,为肠风。内伤则血浊,为脏毒。又热入大肠,则大便下血
热入小肠,则小便出血。然小儿多因胎中受热,或乳母六淫七情浓味积热,或儿自食甘肥积热、六淫外侵而成。若因母食浓味者,加味胃散。怒动肝火者,加味小柴胡汤。忧思郁怒者,加味归脾汤。禀父肾燥者,六味地黄丸。儿有积热,小便出血者,实热清心莲子饮,虚热用六味地黄丸。大便出血者,犀角地黄汤。风邪外侵者,仓廪散。病后元气下陷者,补中益气汤
粪前见血者,四君加黄连制吴茱萸。粪后见血者,四君加吴茱萸制黄连。若婴儿以治母为主。余当临症制宜。
治验一小儿七岁,食菱、芡过多,腹胀发热,大便不通,小便下血,先用消积丸,大便即通,小便血止,又用保和丸异功散而愈。
一小儿因乳母饮酒,小便出血,用八正散去大黄加干葛、山栀、漏芦,母子服之并愈。
一小儿小便见血,或咳血、衄血,此脾肺虚热,食后用圣济犀角地黄汤,食前用六味地黄丸顿愈。后因食浓味,用清胃散及六味地黄丸而愈。
一小儿禀父气不足,不时便血,用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而愈。后因母饮酒炙,复致前症,母服加味清胃散,子服六味地黄丸而愈。
一小儿便血,手足发热,齿龈溃臭,朝用六味地黄丸,暮用异功散加芜荑,月余渐愈,乃佐以补中益气汤而愈。
一小儿禀父肾虚,便血作渴,足热形瘦,用六味丸寻愈。后出痘第四日,两足发热,作渴饮冷,以前丸料煎与恣饮,三剂后足凉渴止,其痘安然而靥。
一小儿便血,面青胁痛小便频数,此肝木侮脾土而不能统摄也,用异功散加柴胡、炒黑龙胆草,二剂肝症顿退;仍用异功散而血止。
一小儿便血发热,作渴饮冷,用黄连解毒汤一剂热服,诸症顿愈。后因饮食过伤,下血甚多,发热倦怠,饮食少思,先用补中益气汤,元气复而饮食增,又用四君加升麻而愈。
一小儿便血,作渴少食,先用七味白术散,渴止食进,又用补中益气汤而瘥。后食生冷,腹胀便秘,用保和丸,二便下血,或时发搐,此脾气伤而肝火动也,用异功散加钩藤钩、柴胡而搐止,又加升麻、木香而血止。
一小儿食生冷果品,腹胀作痛,大便不利,小便尿血,用茯苓散加黄连,二剂大便通而尿血愈。
一小儿尿血,两足发热,用六味地黄丸而愈。后患痢久不愈,复尿血,作渴饮冷,以前丸料煎服,兼用补中益气汤而痊。
一小儿尿血,面青胁痛,小便频数,用五味异功散加柴胡、炒黑龙胆草,次用地黄丸而愈。
一小儿久患便血,属脾胃虚热也,诸药不应,用人参二两、炒黑黄连、吴茱萸各半两为末,米糊作丸,佐以补中益气汤顿痊。
一小儿便血,面黄腹胀,用四味肥儿丸,及补中益气汤加吴茱萸制黄连、木香、芜荑,三十余剂而愈。至夏间患血痢,发热晡热,手足浮肿,仍用前药而痊。
一小儿八岁,腹胀脐凸,大便下血如痢,小便色赤似血,面目皆黄,两腮色赤,此食积所伤,而肝侮之也,盖脾病则肺虚不能生肾,故有是症,当先消导积滞,遂用越鞠丸加三棱、蓬术、姜汤下四服,二便通利;又用大安丸二服,下血亦止。后复伤食,发热腹胀,小便下血,服保和丸四服而愈。
一小儿十一岁,因劳发热尿血,小便不利,先用清心莲子饮二剂,后用补中益气汤加山栀而痊。
一小儿便血,服寒凉药过多,腹胀小便不利,其血益甚,余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金匮加减肾气丸而痊。

甘露饮
治小儿胃中客热,齿龈溃烂,时出脓血,及目赤肿痛,口疮喉肿,或身面皆黄,大便不调,小便黄涩。
熟地黄麦门冬(去心,焙)枳壳(炒)茵陈甘草(炙)枇杷叶石斛黄芩(炒)生地黄天门冬(去心炒。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二钱,水煎服。

聚金丸
治大便下血,发热烦躁,腹中热痛,作渴妄言,舌涩目昏,其脉弦数。
黄连(一两水侵晒干,一两炒,一两灰火煨,一两生用)黄芩防风(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二钱,水煎服。
愚按∶前方若肝脾积热,吐血衄血便血,发热作渴,大便秘,小便赤者,宜用之。若热已退,而作渴下血未止,或日晡益甚者,阴血虚也,用四物、参、术主之。若热既退,饮食少思,肢体倦怠,脾气虚也,用四君子、当归主之。若概用前方,则误多矣。

济生犀角地黄汤
治伤寒温病失于表汗,致内有瘀血吐血,面色黄,大便黑,及疮痘出,多以此解之。
犀角牡丹皮(各一两)生地黄(八钱)赤芍药(七钱)上每服二钱,水煎服。

千金地黄丸
治小肠积热,脏毒去血。
黄连(四两)生地黄(半斤,捣取汁连滓拌匀晒干)上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一二十丸,食后麦门冬汤下,量儿加减。

制黄连吴茱萸法
上以黄连、吴茱萸各等分,熟水拌湿入瓷器内,炖汤中良久,俟气味相和取出晒干,炒黄,各拣出听用。

清心莲子饮
(方见白浊)
小柴胡汤
(方见痉症)
加味归脾汤

越鞠丸

君子汤

清胃散

异功散
(五方见内钓
补中益气汤

保和丸

大安丸
(三方见虚羸,即保和丸加白术)
加减肾气丸
(方见腹胀)
八正散
(方见小便不通
六味丸
(方见肾脏)
茯苓散
(方见尿白)
下积丸

白术散
(二方见积痛)
四味肥儿丸
(方见寒吐)
Tags:《肺朝百脉》 《精气》 《五脏》 《六腑》 《百骸》 《吐血》 《尿血》 《便血》 《外感》 《内伤》 《大肠》 《大便下血》 《小肠》 《六淫》 《七情》 《清胃散》 《肝火》 《柴胡汤》 《归脾汤》 《六味地黄丸》 《实热》 《清心》 《虚热》 《地黄汤》 《仓廪散》 《下陷》 《补中益气汤》 《发热》 《消积丸》 《保和丸》 《异功散》 《八正散》 《咳血》 《肺虚》 《犀角地黄汤》 《肾虚》 《足热》 《胁痛》 《小便频数》 《热服》 《七味白术散》 《脾气》 《茯苓散》 《五味》 《胃虚》 《肥儿丸》 《浮肿》 《积滞》 《越鞠丸》 《大安丸》 《伤食》 《小便不利》 《肾气丸》 《口疮》 《等分》 《烦躁》 《目昏》 《血虚》 《气虚》 《温病》 《麦门冬汤》 《气味》 《小柴胡汤》 《君子汤》 《内钓》 《小便不通》 《下积丸》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八] 大便不通 下一篇[卷八] 肛门作痒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