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婴撮要-第177页-[卷十七] 不治五症_中药方集

TOP

 
保婴撮要 - 第177页
[卷十七] 不治五症
】 【繁体
咳嗽声哑,饮食挫喉。腹胀气促,闷乱不宁。渴泻不止,切牙寒战。疮嫩易破,痒塌不止。紫黑灰色,顶陷喘渴。
红标现之图一日∶一日先退热放标者必轻,又放标后一日身凉稀密已定,仍热烦躁尚未尽,有两三次出热方定,红现者吉,或隐或现者凶。
二日∶二日如粟米大,稀而红满者吉。二日顶陷,灰白色者次之。
三日∶三日尖满如珠者吉,灰白色者次之。三日必出定,已后身反发热,闷乱烦渴者凶。
标疮绽灌浓之图初发∶有两三次出大小不一等,先出者先灌浆,后出者后灌浆,如水珠光泽。根窠红活者吉。
如珠∶不渴泻闷烦者,不必服药。微渴微痒不泻者不妨,亦不须服药。
根活∶若一齐并出稠密灰白色,顶陷烦躁渴泻者,急宜治之。
疮已饱满如脓窠将收,渐至苍蜡色,有等无脓有黄白色。自放标一日为始,至七日收靥,至十日收完,此为正病。有迁延八九日方靥,至十四五日方完亦有之。但不泻渴闷乱,其疮饱满无陷,手按之坚硬皆好。将收时渐退红肿或疮中收靥,觉有黄蜡色,或外面先靥根下皱皮。男从面收至头背,女从面收至胸腹,收后离肉不粘易脱俱好。有微渴痒痛,有身收完足收迟亦不妨,身微热不能食者亦有之,只怕疮嫩易破,闷乱痒塌者凶。

靥后余症
疮疹收靥之后,预宜调理。就有出外,不避风寒,不节饮食,偏无病者,莫非胃物理壮,亦宜仔细。病初痊,脏腑初安,脾胃尚弱,动止饮食过度复病,喘咳腹胀必凶。又血气尚弱,动止太早,病复皆凶。况肌肉娇嫩,冒风易得感寒,头痛身热,则难治矣。
腹胀气促根窠不赤之症陈文宿先生云∶痘疮已出未愈之间,或泻渴腹胀气促,其疮不光泽,不起发,根窠不红,谓之表虚也。先与十一味木香散,以和五脏之气,后与十二味异功散送七味肉豆蔻丸,以助脏腑之气。窃谓痘疮既出,不光泽,不起发,不红活,或泄泻作渴,或肚腹作胀,或气促作喘,寒战切牙,或手足指冷,肢体挛缩,作渴饮汤,阳气亏损,内虚寒而外假热也,用十二味异功散。若作渴饮汤,手足不冷者,脾胃虚弱也,用五味异功散。凡痘疮先出不如式,后出而红活,或成片,色赤而秽气者俱无妨。
一小儿出痘,四日腹胀泻渴,脾胃虚寒也,用十二味异功散一剂,又用参内托散,贯脓靥而忽寒热切牙,此脓贯而阳气亏损也,用参附汤独参汤而愈。
一小儿痘,四日腹胀泻渴,气促体倦,此脾气虚也,用人参白术散加木香煎送四神丸一服,诸症顿止。但脓迟作渴,此表里血气俱虚,用参四圣散、大补汤而愈。
一小儿痘疮作渴腹胀,小便不利,此邪气壅滞也,用木通芍药汤一剂,诸症稍愈;用参四圣散,其浆渐贯,用参内托散,结靥而愈。
一小儿痘疮将愈,腹胀,手足或冷或热,此阳气虚寒也,先用十二味异功散,手足不冷,此阳气渐复也,乃用五味异功散加木香而愈。
一小儿痘疮,大便利而小便秘,腹胀作喘,手足并冷,此脾气虚也,先用葶苈、木香一剂,又用五味异功散加木香二剂而愈。后腹胀不食,口角流涎,仍用五味异功散而痊。
一小儿痘疮将愈,忽腹胀泄泻,侵晨为甚,饮食不化,余谓脾胃虚弱,朝用人参白术散,夕用二神丸而泻止;又用参内托散兼托里散而靥。
一小儿痘疮腹胀泄泻,饮食不化,此脾肾气虚,用人参白术散、豆蔻丸而愈。

参内托散
里虚发痒,疮不溃,倒靥。
人参黄(炒)当归川芎浓朴(姜制)防风(各五分)桔梗白芷官桂(各三分)紫草(五分)木香甘草(各三分)上入糯米一撮,水煎量服之。寒战切牙,饮水泻渴,亦宜服之。

参四圣散
治痘疮已出六七日,不能长,不生脓,或痒塌。
当归芍药(炒)黄川芎(各五分)白术茯苓紫草(如无,红花代之)木通防风(各三分)糯米(二百粒)上水煎,母同服。

葶苈木香散
治大便自利,小便涩滞,喘嗽腹胀,不能食。多服为妙。
猪苓泽泻茯苓白术官桂(各五分)滑石(二钱)葶苈木通木香甘草(各五分)上水煎,量大小服之。

木通芍药汤
治痘疮作渴腹胀,小便不利。
木通芍药白术(各五分)川芎陈皮干葛(各三分)甘草(二分)上水煎服。

十全大补汤
当归川芎白芍药(炒)熟地黄人参白术白茯苓甘草(炒)黄(炒)官桂(各等分)上水煎,量儿大小服。

参附汤
治痘疹阳气虚寒,切牙寒战,手足并冷,或吐泻不食,饮沸汤不知热。用独参汤加好真附炮如法者,每剂先加一钱,未应多加之,更不应,加至四五钱,或等分亦不妨。但用之以运其阳气。如已脱者不治。

独参汤
治阳气虚弱,痘疮不起发,不红活,或脓清不满,或结痂迟缓,或痘痕色白,或嫩软不固,或脓水不干,或时作痒,或畏风寒。用好人参一两、生姜五片、大枣五枚,水二钟,煎八分,徐徐温服。婴儿乳母亦服。

胡荽酒
用胡荽一把,以好酒二钟煎一两沸,令乳母含喷儿遍儿头面,并房中须烧胡荽香,能辟除秽气,使痘疹出快。若痘疹已出而饮食少思,宜用枣子燃炙,儿闻枣香尤能开胃、进饮食、解毒瓦斯。若因饮食停滞,未及消导者,不宜用。

托里消毒散

托里散
(二方见痘痈)
七味白术散
(即人参白术散,方见痘疮属阴属阳)
十一味木香散

十二味异功散
(二方见痘灰白色)
五味异功散
(方见痘寒战切牙)
肉豆蔻

二神丸

四神丸
(三方见泻渴切牙)
Tags:《咳嗽》 《寒战》 《烦躁》 《发热》 《风寒》 《脏腑》 《头痛》 《表虚》 《十一味木香散》 《五脏》 《十二味异功散》 《豆蔻丸》 《泄泻》 《虚寒》 《假热》 《胃虚》 《五味》 《内托散》 《寒热》 《参附汤》 《独参汤》 《气虚》 《四神丸》 《表里》 《四圣散》 《补汤》 《小便不利》 《邪气》 《芍药汤》 《脾气》 《二神丸》 《里虚》 《通木》 《大补汤》 《等分》 《温服》 《托里消毒散》 《七味白术散》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十七] 发热口渴烦躁不止之症 下一篇[卷十七] 痘疹轻重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