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幼科-第页-[集之五·心脏部三\痘疮(中)] 吐逆_中药方集

TOP

 
证治准绳·幼科
[集之五·心脏部三\痘疮(中)] 吐逆
】 【繁体
胃为水谷之海,上通乎咽,内而不出,如初发热有吐逆之证,此火邪犯胃,其气上逆,治之则易,若自出现以至收靥有是证者,乃疮集于咽门,攻于胃脘,吞咽不利,治之则难。由于不知预解咽喉之法,渐变为失音呛水,而不可救矣。初虞世云∶痘疮吐逆,无痰益黄散(脾)。有痰二陈汤(大科痰饮),或橘皮半夏汤。不止者加丁香(胃寒者、宜之,胃热、宜加芦根茅根枇杷叶黄连)。若吐而泻者,亦宜益黄散及陈氏木香散、异功散
吐而身热烦渴,腹满喘,大小便涩,面赤者,当利小便。不瘥者,宣风散下之(痘发热)。〔薛〕前证,若手足并冷,渴饮热汤,或腹作痛,中气虚寒也,宜用益黄散。手足不冷,吐逆痰涎,中气虚弱也,宜用橘皮半夏汤。手足并热,热毒壅滞也,宜用导赤散。口干,饮乳不彻,胃经气热也,宜用竹茹汤。吐逆不乳,或吐乳酸秽,此脾气虚而乳食停滞也,宜枳术丸。如初发热,暴吐不止,此火气上逆也,茱连散主之。

茱连散
黄连(半两)吴茱萸(二钱)上二味,同炒,研细末。每服半钱,生姜汤调服

橘皮汤
橘皮(半留白,半去白,炒,二钱)半夏(一钱)白茯苓(一钱半)上锉细。加生姜五分,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

橘皮汤
呕吐不止,饮食不入。
陈皮生姜(各一钱)人参(五分)上,水煎,作三四次服之。

橘皮半夏汤
橘皮半夏(等分)上,每服三钱,姜枣水煎。
如因饮水过多而呕吐者,此水逆也,五苓散主之。
如因伤食而呕吐者,以丁香脾积丸微利之。
如无上证而呕哕者,人以胃气为本,胃者土也,土败则木来侮之,今木挟相火之势,上乘乎胃,其气自脐下直犯清道,上出于贲门胃上口也,微则干呕,甚则哕,土败之象也。《太素》曰∶弦绝者其声嘶败,木陈者其叶落,病深者其声哕,短针无取,毒药无攻,谓不治也。
附方
丁香煮散
治脾胃虚冷,呕吐不食。
丁香(不见火)红豆甘草干姜青皮川乌(去皮)陈皮良姜胡椒益智(各等分)上锉散。每服三钱,用水一盏,生姜三片,煎六分,加盐一捏,不拘时服。

加味鼠粘子散
治咽中有疮,作呕。
桔梗射干山豆根防风干葛陈皮荆芥连翘水煎,细细呷之。

灯心竹叶汤
治干呕。
竹叶(三十片)灯心(三十根)水煎服。
秘方治呕吐并吐泻不止,水谷不纳者,速效。
用多年灶心赤色土,为细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小儿只一钱。
Tags:《发热》 《火邪》 《咽门》 《咽喉》 《失音》 《二陈汤》 《痰饮》 《胃寒》 《胃热》 《异功散》 《腹满》 《宣风散》 《中气》 《虚寒》 《气虚》 《赤散》 《经气》 《竹茹汤》 《不乳》 《脾气》 《枳术丸》 《调服》 《温服》 《呕吐》 《等分》 《水逆》 《五苓散》 《伤食》 《丁香脾积丸》 《胃气》 《相火》 《干呕》 《丁香煮散》 《胃虚》 《锉散》 《加味鼠粘子散》 《灯心竹叶汤》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集之五·心脏部三\痘疮(中)] .. 下一篇[集之五·心脏部三\痘疮(中)] ..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