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醒-第页-表论第三_中药方集
 
儿科醒
表论第三
】 【繁体
小儿表症。谓外感风寒。其见证必先发热。然发热之证有三。最宜详辨。不可一概混同也。其在冬月感于寒者。头痛身痛。项背强。恶寒壮热无汗。脉浮而紧。此太阳表证。
药得法。一汗即解。详见实论。其感于风者。头痛鼻塞。流涕。发热。或有汗恶风。或无汗恶寒。或咳嗽干呕。脉浮而数。或紧。此四时之感冒是也。治法不可大发散。微表之即已如易简参苏饮。惺惺散之类主之。大抵近日人情。爱护小儿者众。富贵之家。重衣浓褥。贫贱之子亦皆衣絮。以致汗液不断。腠理疏泄。偶触微风。即成感冒。是以迩来小儿。冬月感寒之症。百无一二。而伤风发热之症恒多也。至若内因于虚。发热之症极多。最为疑似。
人殊不知。更宜详辨。如阳虚生寒。阴虚发热。血虚发躁而热。气虚自汗不能食而热。气虚注夏而热。暑湿合病而热。汗后阴虚。阳无所附而热。汗后阳虚。阴无所附而热。阳气下入阴中。昼安静。夜烦躁而热。重阳无阴。夜安静。昼烦躁而热。以上诸症。同一发热也。若误表之必死。其次则又有变蒸之热。将发痘疹之热。亦同一发热也。而援守各异。每见庸医。一遇发热。动皆表散。殊不知病有微甚。热有虚实。虽同一发热。而治法殊途。攻补迥。业幼科者。于临症之际。务宜细心体认。必先问其病之新久。曾未服药。以及一切爱恶状。然后再察其热之温壮。形之强弱。脉之虚实。色之夭泽。合四者以决之。庶无误人于夭札也。盖外感为暴病。其发热也骤。必手背热。脉浮。身热无汗。仍须分别虚实以治之。详见虚实门。若无手背热脉浮身热无汗等症。或发热已久。则非外感证矣。治者审焉。
Tags:《外感》 《风寒》 《发热》 《头痛》 《身痛》 《恶寒》 《壮热》 《无汗》 《太阳》 《鼻塞》 《恶风》 《咳嗽》 《干呕》 《参苏饮》 《腠理》 《微风》 《伤风》 《阴虚》 《血虚》 《气虚》 《自汗》 《暑湿》 《合病》 《后阴》 《烦躁》 《变蒸》 《微甚》 《虚实》 《背热》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表论第三] 附方 下一篇延医法论第二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