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醒-第页-[辨惊风之误论第九] 虚寒败症_中药方集

TOP

 
儿科醒
[辨惊风之误论第九] 虚寒败症
】 【繁体
凡小儿病后。或吐后泻后。或脾胃素虚。或误服药饵。或过服克伐之剂。或感受风寒
而致气微神缓。昏睡露睛。手足厥冷。身体或冷或热。或吐或泻。涎鸣气促。口鼻气冷。惊跳螈。搐而无力。乍发乍静。面色淡白。或眉唇青赤。脉象沉迟散缓。或细数无神。此盖举世共诧为慢惊风者是也。殊不知病本于虚。脏腑亏损已极。无风可逐。无惊可疗。全属虚寒败症。不必尽由惊吓而致。盖脾虚不能摄涎。故津液妄泛而似痰。火虚则身寒。口中气冷。木虚故搐而无力。每见世医狃于陋习。辄作惊风施治。致令百无一救。此无他。良由前人立名之不慎以致此耳。若更乞灵于无知妇人。则其死更速。盖斯时一点真气。已届半续半离之际。一经动摇。鲜有不随手而脱者。吁可哀也。主治之法。急宜温补脾胃为要。如四君子汤
五味异功散。加当归酸枣仁。东垣黄汤。若脾土虚寒甚者。六君子加炮姜木香。不应者。急加附子。脾肾虚寒之甚。或吐泻不止者。附子理阴煎。或六味回阳饮。若但泄泻不止者。
胃关煎。若元气亏损已极。而至昏愦者。急灸百会穴。(百会在头顶正中。取之之法。
用线量前后发际及两耳尖。
折中乃是穴也。)兼服金液丹。凡此贵在辨之于早。而急为温补之。始克有济。倘稍涉迟疑。则必致不救。慎之慎之。宜兼详虚论。
Tags:《风寒》 《手足厥冷》 《脉象》 《慢惊》 《脏腑》 《虚寒》 《津液》 《中气》 《惊风》 《君子汤》 《五味》 《异功散》 《肾虚》 《附子理阴煎》 《泄泻》 《昏愦》 《会穴》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辨惊风之误论第九] 伤风发搐 下一篇[辨惊风之误论第九] 因惊吓而致肝..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