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科活人全书-第78页-[卷之三] 泄泻第六十三_中药方集
 
麻科活人全书 - 第78页
[卷之三] 泄泻第六十三
】 【繁体
麻初泄泻最为宜。泻而日久须治之。热寒食冷便脓血。数般当分新与迟。
麻症泄泻。慎勿遽止。盖麻有泻。而胃与大肠邪热得解。是亦表里分消之义也。初热作泻者。用猪苓汤去阿胶、甘草。加葛根、连翘、牛蒡子主之。(有用香苏散者。然终不若分利之为当也。香苏散方仍列。)若麻见二三日泄泻者。以透斑和中汤去升麻、川芎、柴胡、桔梗、半夏、陈皮、甘草、生姜。加连翘、牛蒡子、地骨皮主之。若身热烦渴泄泻者。用三苓散(见三十七条)加地骨皮、黄连、黄芩、麦冬主之。夏月用辰砂益元散去甘草治之。如麻后泄泻者。以薏苡仁散去香附、甘草主之。麻后泄泻及便脓血者。皆由热邪内陷故也。大忌止泄。惟宜用升散之药。以黄连葛根汤加扁豆、滑石、白芍药。数剂与服当自愈。然麻症泄泻。须分新、久、寒、热、伤食、伤冷、六般。若初热泻者。用三苓散加木通。以重泻心经之热。寒泻则十中无一。或有伤食伤冷而作寒泻。四肢冰冷。肚腹不热。口不作渴。小便不赤者。不得已而用理中汤。一剂止之。久泻不止者。以六君子汤加肉豆蔻。或香蔻丸止之。如再不止。用醒脾散与服。或以五倍子、罂粟壳烧灰。用米饮调下涩之。凡后数方。盖亦万不得已。从权而用。切不可目为定规而滥用也。
朱曰泄泻亦非重证。惟不可久耳。

猪苓汤
猪苓泽泻赤苓滑石阿胶甘草水煎服。

香苏散
苏叶陈皮白芷川芎香附米甘草生姜、葱白引。

透斑和中汤
葛根猪苓泽泻茯苓川芎升麻(各七分)前胡桔梗(各一钱)柴胡(五分)陈皮半夏(各七分)甘草(三分)生姜三片引。水煎。分作数次服。

辰砂益元散
治暑月小便不利
辰砂(一钱)桂府滑石(水飞过六两)甘草(一两)为细末。清水调下二三钱。老人、虚人。及病后伤津而小便不利者。不宜用。又治暑月发惊多汗。小便涩痛。兼泻心火。前方加薄荷叶少许。以清肺热。名鸡苏散。加青黛少许。以散肝火。名碧玉散。加石膏少许。以除胃热。名白玉散。治同本方。加红曲五钱。以治赤痢。名清六丸。加吴茱萸一两。以治湿热吞酸。(一书治白痢。)名茱萸六一散。加干姜五钱。以治白痢。(一书消饮食)名温六丸。加生柏叶、生车前、生藕节、以治血淋。名三生益元散。加葱豉治虚烦不得眠。名葱豉益元散。以水煎服。则兼散表邪

薏苡仁散
薏苡仁淮山药白茯苓谷麦芽白扁豆香附米山楂肉甘草水煎服。

黄连葛根汤
黄连(酒炒)葛根升麻甘草水煎服。

理中汤
人参白术干姜甘草水煎服。一书加肉豆蔻去人参。

六君子汤
人参白术白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红枣、姜引。

香蔻丸
黄连(炒)肉豆蔻(麸包煨)诃子肉(麸包煨去壳)木香砂仁白茯苓为末。饭丸。麻子大。米饮下。十五丸。

醒脾散
北全蝎(五只糯米拌炒)白附子(乌豆水浸蒸)人参木香白茯苓天麻(姜汁蒸)石菖蒲(去尾姜汁蒸)炙甘草为末。水调服
Tags:《泄泻》 《大肠》 《邪热》 《表里》 《猪苓汤》 《透斑》 《辰砂益元散》 《内陷》 《伤食》 《热泻》 《泻心》 《寒泻》 《理中汤》 《君子汤》 《香蔻丸》 《醒脾》 《小便不利》 《水飞》 《伤津》 《肺热》 《肝火》 《碧玉散》 《胃热》 《白玉散》 《清六丸》 《吞酸》 《白痢》 《六一散》 《血淋》 《不得眠》 《葱豉益元散》 《表邪》 《六君子汤》 《调服》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之三] 粪溏水泻第六十四 下一篇[卷之三] 口中流涎不止第六十二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