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书-第270页-[卷第二十一] 腹痛第六_中药方集
 
幼幼新书 - 第270页
[卷第二十一] 腹痛第六
】 【繁体
《巢氏病源》小儿腹痛候∶小儿腹痛,多由冷热之气,与脏气相击,故痛也。其热而痛者则面赤,或壮热,四肢烦,手足心热是也。冷而痛者,面色或青或白,甚者,乃至面黑,唇、口、爪皆青是也。
茅先生小儿有中热痛诗∶非时面赤色,壮热四肢烦,手足心多热,心中热痛难。
茅先生小儿有中冷痛诗∶面青面白由自可,黑色同青爪一同,此是腹心生冷痛,须将温药里头攻。
《婴童宝鉴》小儿腹痛胁满不食等歌∶腹内元由冷,仍为痛所因。实加邪热盛,胁满少精神。大小便因涩,腹中结实停。脾家先有冷,闻食不开唇。肥肉因斯瘦,荣衰气不匀。若逢如此患,莫遣久沉沦。
《婴童宝鉴》小儿腹坚歌∶妊娠先须忌数般,莫令风冷致胎寒。儿生哇翻嫌乳,肚痛频生腹亦坚。
《葛氏肘后》
隐居效方
小儿夜啼,惊不安,此腹痛故也,至夜辄剧,状如鬼祸。
五味
五味子当归术(各四分)甘草(炙)桂心(各三分)上五物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为三服,大良。
《葛氏肘后》
徐王神效方
治未满百日儿患腹痛。
豚子卵(一枚)当归(一分)上水三升,煮取七合,涂之乳头,令小儿饮,以意量之佳。
《图经》
徐王效验方
主小儿腹痛,大汗出,名寒疝
上浓煮梨叶,取七合,以意消息,可作三四服。饮之大良。
《圣惠》治小儿腹痛不可忍。
鳖甲丸
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防葵诃梨勒(煨,用皮)川大黄(锉,微炒)人参(去芦头)郁李仁(汤浸去皮尖,微炒,别研入)当归(锉,微炒。各半两)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以粥饮下五丸,得微利瘥。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冷热不调,腹内多痛。
当归散
当归(锉,微炒)枳壳(麸炒微黄,去瓤)赤芍药川大黄(锉,微炒。以上各半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放温。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卒吐下,腹痛不止。
人参散
人参(去芦头)当归(锉,微炒。各半两)甘草(炙微赤)干姜(炮裂,锉)黄(锉。
各一分)细辛(一分)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稍热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频服
《圣惠》治小儿伤冷腹痛。
青橘皮散方
青橘皮(汤浸、去白瓤,焙)桔梗赤芍药(以上各半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与服。
《圣惠》又方木香高良姜白术人参(去芦头。各一分)浓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半钱。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博济方》治小儿脾痛,兼和气止泻,及腹肋刺痛,起止疼痛,不思饮食。
香朴散
浓朴(一两)木香麦(炒)神曲(炒)青橘皮(去白)陈橘皮(去白。各一分)上为末,每服半钱,温水调下。
《谭氏殊圣方》∶小儿虚胀不消磨,喘息饶粗不奈何。心腹满疼难可忍,才过一月变沉。急须求取还元散,白术苍龙除结多。更入水银知母捣,当归止痛便平和。

败毒散
白术(炮)龙齿知母当归(各一分)水银(一分,以银箔结砂,后入余药)上为末,每服半钱,橘皮汤下。
《婴孺》治小儿腹痛夭纠,不能哺乳。
茯苓丸
茯苓黄连(各一两)上为末,用蜜为丸如大豆大。饮下量加。
《婴孺》治小儿腹痛夜啼方。
牡丹(去心)代赭石芍药(各二分)上为末,蜜为丸。二小豆大,饮下,稍加之。

钱乙附方和中散
胃气,止吐泻,定烦渴,治腹痛,思食。
人参(切去头,焙)白茯苓白术甘草(锉炒)干葛(锉)黄白扁豆(炒)藿香叶(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干枣二个,去核,姜五片,煎至八分。食前温服
张涣
宽中汤方
治心腹疼痛不可忍者。
高良姜木香(各半两)丁香青橘皮(炒黄)桔梗甘草(炙。各一分)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半钱,温酒调下。
张涣又方
蓬莪术丹
蓬莪术(炮裂,乘热锉碎)当归(洗,焙干。各一两)木香人参桂心(各半两)黑牵牛(炒微黄)上件捣,罗为末,细白面糊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生姜汤下。量儿大小加减。
张涣
温胃丹
治腹痛,啼哭不止。
人参(去芦头)白术五味子当归(炒,焙干)高良姜(各半两)木香(一两)上件捣为细末,白面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饮下。
张涣又方
橘香散
青橘皮(炒)吴茱萸木香当归(洗、焙干。各一两)干姜丁香(各半两)上件捣,罗为末。每服一钱,水八分一盏,入生姜二片,煎五分,去滓。放温热服,食前。
《婴童宝鉴》治小儿泻,不思食,腹中痛。
温脾丸方
草豆蔻(二个,掰开,内乳香一皂角大于中,用面裹煨熟)甘草(五寸,猪胆浸,炙黄色)朱砂末麝(各一钱匕)上件为末,研饭为丸如萝卜子大,饭饮下十丸。
《惠眼观证》
槐角丸
治气疾腹内常痛及消积滞
槐角末(先以蜜炙,为末,炒一钱用)胡椒(四十粒)巴豆(二粒,不出油,研烂,入诸末再研)丁香(二十粒)上以烂饭为丸,如此○大。每服五丸,生姜汤下,空心服之。
《刘氏家传》∶小儿腹痛疳疾。
上用水磨乌药,煎服效。
《庄氏家传》∶小儿未能语,啼啼哭不能辩者,当以手候其腹,如有实硬处,即是腹痛。治之方∶上研生姜取汁,暖令温,调面成糊涂纸上,贴脐心立效。
《吉氏家传》治脾疼,胁胀,和气,止渴及腹内刺痛,不思饮食。
香朴散
浓朴(一两,去粗皮,生制一宿,炙)麦神曲青皮(各炒)木香(以上各一分)上件末。每服一钱或半钱,熟水调下。
Tags:《小儿腹痛》 《脏气》 《壮热》 《心热》 《邪热》 《少精》 《夜啼》 《五味》 《大汗》 《寒疝》 《鳖甲丸》 《当归散》 《人参散》 《热服》 《频服》 《腹满》 《败毒散》 《茯苓丸》 《胃气》 《等分》 《温服》 《温热》 《槐角丸》 《积滞》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第二十一] 腹胀第七 下一篇[卷第二十一] 心痛第五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