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指南-第28页-失血门_中药方集

TOP

 
幼科指南 - 第28页
失血门
】 【繁体

总括
凡失血之证,阳盛乘阴,则血为热迫,不能安于脉中,犯于气分妄行,不能归入经脉也。若伤及腑者,则血渗入肠胃之浊道,伤及于脏者,则溢出于胸中之清道。热犯阳络,腑病也,上行于咽,出而为吐为衄。热侵阴络,脏病也,则下从精窍而出,为溺血,下从大便而出为红。又有努伤劳伤,而成血病。若日久血上,仍嗽不休者,势多凶危也。

衄血
衄血之候,鼻中干燥,身热不渴,而苦头疼,是热伤阳络也。有因伤寒失表者,当分有汗无汗之别。如热郁于营,其身无汗,用麻黄汤汗之。身有汗者,用桂枝汤治之。设无表病,因内热而衄者,用犀角地黄汤清之。热盛者,四物三黄泻心汤泻之,外用发灰散,或栀子末吹鼻,其衄自止。

吐血
小儿吐血,不咳嗽者,多因内热,致血妄行上逆也,宜用犀角地黄汤。如因努力劳伤而吐,则兼咳嗽,先用桃仁承气汤破之,次用加味四物汤尝之。又劳伤吐血,亦兼咳嗽,痰中带血有热者,用鸡苏散止之。无热者,须用加味救肺散为良。

便血
小儿恣食肥甘,致生内热,伤及阴络,病即便血。一成脏毒,先血后粪,其血黯而浊。如成肠风,先粪后血,其色鲜而红。须辨肠风,腹中不痛;脏毒,肛门肿痛。又热盛湿盛,亦要分明。如脏毒初起,肿痛甚者,初宜皂刺大黄汤消之即宁,热盛微痛者及脏毒,俱宜槐花散主之。湿盛不痛者,用平胃地榆汤再灵。便血日久,脉微气血弱者,用升阳和血汤和之,共人参养荣汤补之。

溺血
溺血多缘精窍病,乃尿与血,先后分出,茎中或痛,用牛膝四物汤调治,急宜煎服,效从容也。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杂证门 下一篇汗证门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