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聚英-第页-[卷一上] 手太阳小肠经_中药方集
 
针灸聚英
[卷一上] 手太阳小肠经
】 【繁体
\r太阳小肠经\pj-j19.bmp\r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
臂骨尽处为腕。腕下兑骨为踝。本经起小指端少泽穴。由是循手外侧之前谷、后。上腕出踝中。历腕骨、阳谷、养老穴也。
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
脊两傍为膂。膂上两角为肩解。肩解下成片骨为肩胛。自养老穴直上。循臂骨下廉支正穴。
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诸穴。乃上会大椎。因左右相交于两肩之上。
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自交肩上入缺盆。循肩向腋下行。当膻中之分络心。循胃系下膈。过上脘抵胃。下行任脉之外。当脐上二寸之分属小肠。
其支者。从缺盆贯颈上颊。至目锐。却入耳中。
目外角为锐。支者。别从缺盆循颈之天窗、天容。上颊抵颧。上至目锐。过童子。却入耳中。循听宫而终也。
其支别者。别循颊上。(音拙)抵鼻至目内。
目下为。目大角为内。其支者。别循颊上。抵鼻至目内睛明穴。以交于足太阳也。
此经多血少气。未时气血注此。受手少阴之交。凡一十九穴。左右共三十八穴。
少泽(一名小吉)手小指端外侧。去爪甲角下一分陷中。手太阳小肠脉所出为井。金。
素注螈。咳嗽口中涎唾。颈项急。不可顾。目生肤翳覆瞳子。头痛
前谷手小指外侧。本节前陷中。手太阳小肠脉所溜为荥。水。铜人。针一分。留三呼。灸塞不利。咳嗽吐衄。臂痛不得举。妇人产后无乳。
后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捏拳取之。手太阳小肠脉所注为俞。木。小肠虚。补之。
顾。癫疾。臂肘挛急。痂疥。
腕骨手外侧腕前。起骨下陷中。手太阳小肠脉所过为原。小肠虚实皆拔之。铜人。针三分。留三呼。灸三壮。主热病汗不出。胁下痛。不得息。颈颔肿。寒热耳鸣。目冷泪生翳。狂惕。偏枯。肘不得屈伸。疟头痛。烦闷惊风螈。五指掣。头痛。
阳谷手外侧腕中。锐骨下陷中。手太阳小肠脉所行为经。火。素注。灸三壮。针二分。留。臂外侧痛不举。吐舌。戾颈。妄言。左右顾。目眩。小儿螈。舌强不嗍乳。
养老手踝骨前上。一云。腕骨后一寸陷中。铜人。针三分。灸三壮。主肩臂酸疼。肩欲折。臂如拔。手不能自上下。目视不明。
支正腕后五寸。手太阳络脉。别走少阴。铜人。针三分。灸三壮。明堂。灸五壮。主风虚喜渴。强项。疣目。实则节弛肘废。泻之。虚则生疣小如指。痂疥。补之。
小海肘内大骨外。去肘端五分陷中。屈手向头取之。手太阳小肠脉所入为合。土。小肠实项痛。疡肿振寒。肘腋痛肿。小腹痛。痫发羊鸣。戾颈。螈狂走。颔肿不可回顾。肩似拔。似折。耳聋目黄。颊肿。
肩贞曲胛下两骨解间。肩后陷中。铜人。针五分。素注。针八分。灸三壮。主伤寒寒热。耳鸣耳聋。缺盆肩中热痛。风痹。手足麻木不举。
俞挟肩(手少阳穴)后大骨下。胛上廉陷中。举臂取之。手太阳、阳维、阳跷三经之会。铜人。针八分。灸三壮。主臂酸无力。肩痛引胛。寒热气肿颈痛。
天宗秉风后大骨下陷中。铜人。灸三壮。针五分。留六呼。主肩臂酸疼。肘外后廉痛。颊颔肿。
秉风天外肩上小后。举臂有空。手太阳、阳明、手少阳、足少阳四脉之会。铜人。灸五壮。针五分。主肩痛不能举。
曲垣肩中央曲胛陷中。按之应手痛。铜人。灸三壮。针五分。明堂。针九分。主肩痹热痛。气注肩胛拘急痛闷。
肩外俞肩胛上廉。去脊三寸陷中。铜人。针六分。灸三壮。明堂一壮。主肩胛痛。周痹寒至肘。
肩中俞肩胛内廉。去脊二寸陷中。素注。针六分。灸三壮。铜人。针三分。留七呼。
灸十壮。主咳嗽上气。唾血寒热。目视不明。
天窗(一名窗龙)颈大筋间前曲颊下。扶突后动脉应手陷中。铜人。灸三壮。针三分。
素注六分。主痔。颈痛。肩胛引项不得回顾。耳聋颊肿。齿噤中风
天容耳下曲颊后。素注。灸三壮。主瘿颈项痈。不可回顾。不能言。胸痛胸满不得息。呕逆吐沫。齿噤。耳聋耳鸣
颧面骨下廉。锐骨端陷中。手少阳、太阳之会。素注。针三分。铜人。针二分。
主口面赤。眼动不止。肿齿痛。
听会(一名多所闻)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手足少阳、手太阳三脉之会。铜人。针三分。
耳中嘈嘈蝉鸣。
\r膀胱图\pj-j20.bmp\r膀胱重九两二铢。纵广九寸。居肾之下。大肠之侧。小肠下口。乃膀胱上口。水液由是渗入焉。盛溺九升九合。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膀胱为黑肠。(从脏属北方色也)王安道曰。或曰灵枢经云。水谷者。常并居胃中。成糟粕而俱下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泄出也。杨介云。水谷自小肠盛受于阑门以分别也。其水则渗入于膀胱上口为溲便。详以上三说。则小便即泌别之水液。渗入膀胱以出者也。素问则曰。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则小便又似水饮精微之气上升。脾肺运化而后成者也。将何所司。将何所凭乎。余曰。凭夫理耳。且夫溲溺者。果何物耶。水而已矣。
水上升者。必有待于上升者为之先道。故素问又曰。膀胱者。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且水者气之子。气者水之母。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滞。或者又谓小便纯由泌别。不由运化。盖不明此理故也。虽然。膀胱固曰津液之府。至于受盛津液。则又有胞而居膀胱之中焉。故素问曰。胞移热于膀胱。灵枢曰。膀胱之胞。薄以濡。类纂曰。膀胱者。胞之室。且夫胞之居于膀胱也。有上口而无下口。津液既盛于胞。无由自出。必因乎气化而后能渐浸润于膀胱。
外积于胞下之空处。遂为溺。以出于前阴也。素问所谓膀胱津液藏焉者。盖举膀胱以该胞也。若曰胞下无空处。则人溺急时。至厕焉能即出乎。夫惟积满胞下空处而不可再容。故急。
急则至厕即出矣。或言胞有上口而无下口。或言胞上下皆有口。或言胞有小窍而为注泄之路。不亦妄欤。
Tags:《小肠》 《肩解》 《缺盆》 《膻中》 《任脉》 《少气》 《少阴》 《咳嗽》 《涎唾》 《头痛》 《本节》 《臂痛》 《下陷》 《虚实》 《热病》 《寒热》 《耳鸣》 《惊风》 《锐骨》 《舌强》 《阳络》 《明堂》 《振寒》 《小腹痛》 《风痹》 《少阳》 《肩痛》 《阳明》 《拘急》 《上气》 《动脉》 《中风》 《胸痛》 《耳聋耳鸣》 《骨端》 《赤小豆》 《大肠》 《津液》 《气化》 《精气》 《水饮》 《气滞》 《前阴》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一上] 足太阳膀胱经 下一篇[卷一上] 手少阴心经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