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逢源-第页-[卷五\证治参详] 中风门_中药方集

TOP

 
针灸逢源
[卷五\证治参详] 中风门
】 【繁体
(有补遗)中风风邪入脏。以致气塞涎壅。不语昏危百会风池大椎肩井曲池间使足三里凡觉心中愦乱。神思不怡。或手足顽麻。将有中风之候。速针灸以上穴。
中风卒倒不醒神阙用净盐炒干。纳于脐中令满。上加浓姜一片灸百壮。至五百壮姜焦则易之。或以川椒代盐。或用椒于下。上盖以盐。再盖以姜。灸之亦佳。
丹田气海二穴俱连命门。实为生气之海。经脉之本灸之皆有大效。
目戴上足太阳之证。目上视。上视之甚而定直不动者。名戴眼也。
神庭丝竹空人中(景岳全书曰治目睛直视)脊骨三椎。并五椎上各灸七壮。齐下火立效背反张风气乘虚入于诸阳之经。则腰脊反折挛急如角弓之状。一名角弓反张也。
百会神门间使太冲仆参又法针哑门风府口噤三阳之筋结入于颔颊。足阳明之筋上夹于口。风寒乘虚而入。其筋则挛。故令牙关急而口噤也。
人中承浆颊车合谷口眼斜此由邪犯阳明少阳经络水沟承浆颊车(针向地仓)地仓(针向颊车)听会客主人合谷凡口向右者。是左脉中风而缓也。宜灸左陷中二七壮。艾炷如麦粒。向左者。是右脉中风而缓也。宜灸右陷中二七壮。
喑哑心受风。故舌强不语。风寒客于会厌。故卒然无音。又有肾脉不上循喉咙舌本。则不能言。此肾虚热痰。
灵道鱼际阴谷复溜丰隆中风无汗恶寒针至阴(出血)昆仑阳跷中风有汗恶风针风府(以上二症太阳经中风也)中风无汗。身热不恶寒。中风有汗。身热不恶风针陷谷。去阳明之贼针厉兑。泻阳明经之实热。(以上二症阳明经中风也)中风无汗身凉。针隐白。去太阴经之贼也。(此症太阴经中风也)中风有汗无热。针太(此症少阴经中风也)中风六症混淆。系之于少阳厥阴。或肢节挛痛。或木不仁者。厥阴之井大敦。针以通其经。少阳经之绝骨。灸以引其热也。
凡国中风跌倒。卒暴昏沉。痰涎壅滞。牙关紧闭者。急以针刺手指上十二井穴。去恶血。又治一切暴死恶候。及绞肠痧症少商二穴商阳二穴中冲二穴关冲二穴少冲二穴少泽二穴瘫痪此由将息失宜。心火暴甚。肾水虚不能制之。则阴虚阳实。而热气怫郁。心神昏冒。筋骨不用。而卒倒无知也。
肩井肩曲池阳合谷中渚风市阳陵泉阳辅昆仑足三里半身不遂此由气血不周。一名偏枯是也。或但手不举口不能言。而无他症者。此中经也。各随其经络俞穴而针灸之。兼用药补血养筋。方能有效。
百会肩井肩曲池手三里列缺风市绝骨足三里以上穴。先针无病手足。后针有病手足。
Tags:《中风》 《针灸》 《神阙》 《丹田》 《气海》 《命门》 《生气》 《经脉》 《太阳》 《戴眼》 《人中》 《直视》 《角弓反张》 《口噤》 《三阳》 《阳明》 《风寒》 《承浆》 《颊车》 《少阳》 《经络》 《舌强》 《喉咙》 《舌本》 《虚热》 《无汗》 《恶寒》 《恶风》 《实热》 《太阴》 《少阴》 《厥阴》 《绝骨》 《恶血》 《瘫痪》 《阴虚》 《神昏》 《半身不遂》 《中经》 《俞穴》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五\证治参详] 痉病 下一篇[卷四\经穴考正] 经外奇穴考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