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灸心法要诀-第页-[卷二] 周身名位骨度_中药方集

TOP

 
刺灸心法要诀
[卷二] 周身名位骨度
】 【繁体


【注】头者,人之首也。凡物独出之首,皆名曰头。


【注】脑者,头骨之髓也,俗名脑子。


【注】颠者,头顶也。颠顶之骨,俗名天灵盖。


【注】囟者,颠前之头骨也。小儿初生未阖名曰囟门,已阖名曰囟骨,即天灵盖后合之骨。


【注】凡前曰面,凡后曰背。居头之前,故曰面也。


【注】颜者,眉目间名也。

额颅
【注】额前发际之下,两眉之上,名曰额。一曰颡者,亦额之谓也。

头角
【注】额两旁棱处之骨也。

鬓骨
【注】即两太阳之骨也。


【注】目者,司视之窍也。

目胞
【注】目胞者,一名目窠,一名目裹,即上下两目外卫之胞也。

目纲
【注】目纲者,即上、下目胞之两睑边,又名曰睫,司目之开阖也。

目内
【注】目内者,乃近鼻之内眼角。以其大而圆,故又名大也。

目外
【注】目外者,乃近鬓前之眼角也。以其小而尖,故称目锐也。

目珠
【注】目珠者,目睛之俗名也。

目系
【注】目系者,目睛入脑之系也。

目眶骨
【注】目眶者,目窠四围之骨也。上曰眉棱骨,下即骨,骨之外即颧骨


【注】目下之眶骨,颧骨内下连上牙床者也。


【注】者,鼻梁即山根也。


【注】鼻者,司臭之窍也。两孔之界骨,名曰鼻柱;下至鼻之尽处,名曰准头。


【注】,内鼻旁间,近生门牙之骨也。


【注】颧者,面两旁之高起大骨也。


【注】者,俗呼为腮,口旁颊前肉之空软处也。


【注】耳者,司听之窍也。


【注】蔽者,耳门也。

耳郭
【注】耳郭者,耳叶也。


【注】颊,耳前颧侧面两旁之称也。

曲颊
【注】曲颊者,颊之骨也。曲如环形,受颊车骨尾之钩者也。

颊车
【注】颊车者,下牙床骨也。总载诸齿,能咀食物,故名颊车。

人中
【注】人中者,鼻柱之下,唇之上,穴名水沟。


【注】口者,司言食之窍也。


【注】唇者,口端也。


【注】吻者,口之四周也。


【注】颐者,口角后之下也。


【注】颏者,口之下唇至末之处,俗名下把壳也。


【注】颔者,颏下结喉上,两侧肉之空软处也。

齿
【注】齿者,口所生之骨也,俗名曰牙。有门牙、虎牙、槽牙、上下尽根牙之别。


【注】舌者,司味之窍也。

舌本
【注】舌本者,舌之根也。

颃颡
【注】颃颡者,口内之上二孔,司分气之窍也。

悬雍垂
【注】悬雍垂者,张口视喉上,似乳头之小舌,俗名碓嘴。

会厌
【注】会厌者,覆喉管之上窍,似皮似膜,发声则开,咽食则闭,故为声音之户也。


【注】咽者,饮食之路也,居喉之后。


【注】喉者,通声息之路也,居咽之前。

喉咙
【注】喉咙者,喉也,肺之系也。


【注】嗌者,咽也,胃之系也。

结喉
【注】结喉者,喉之管头也。其人瘦者多外见颈前,肥人则隐于肉内,多不见也。

胸膺
【注】胸者,缺盆下腹之上,有骨之处也;膺者,胸前两旁高处也,一名曰臆,胸骨肉也,俗名胸膛。


【注】者,胸之众骨名也。


【注】乳者,膺上突起两肉有头,妇人以乳儿者也。

鸠尾
【注】鸠尾者,即蔽心骨也。其质系脆骨,在胸骨之下歧骨之间。


【注】膈者,胸下腹上之界内之膜也,俗名罗膈。


【注】腹者,膈之下曰腹,俗名曰肚;脐之下曰少腹,亦名小腹。


【注】脐者,人之初生胞蒂之处也。

毛际
【注】毛际者,小腹下横骨间丛毛之际也。下横骨俗名盖骨。


【注】篡者,横骨之下,两股之前,相合共结之凹也。前、后两阴之间,名下极穴,又名屏翳穴、会阴穴,即男女阴气之所也。

睾丸
【注】睾丸者,男子前阴两丸也。

上横骨
【注】上横骨在喉前宛宛中,天突穴之外,小湾横骨旁,接拄骨之骨也。

拄骨
【注】拄骨者,膺上缺盆之外,俗名锁子骨也。内接横骨,外接肩解也。

肩解
【注】肩解者,肩端之骨节解处也。


【注】骨者,肩端之骨也,即肩胛骨头臼之上棱骨也。其臼接骨上端,俗曰肩头。其外曲卷翅骨,肩后之棱骨也。其下棱骨,在背肉内。

肩胛
【注】肩胛者,即骨之末成片骨也,亦名肩,俗名板子骨。


【注】臂者,上身两大支之通称也。一名曰肱,俗名膊。膊中节上、下骨交接处,名曰肘;肘上之骨曰骨;肘下之骨曰臂骨。臂骨有正、辅二骨,辅骨在上,短细偏外;正骨居下,长大偏内,俱下接腕骨也。


【注】腕者,臂掌骨接交处,以其宛屈故名也。当外侧之骨,名曰高骨,一名锐骨,亦名踝骨。

掌骨
【注】掌者,手之众指之本也。掌之众骨名壅骨,合凑成掌,非块然一骨也。


【注】鱼者,在掌外侧之上陇起,其形如鱼,故谓之鱼也。


【注】手者,上体所以持物也。

手心
【注】手心者,即掌之中也。

手背
【注】手背者,手之表也
指骨
【注】指者,手指之骨也。第一大指名巨指,在外二节,本节在掌;第二名食指,又名大指之次指,三节在外,本节在掌;第三中指名将指,三节在外,本节在掌;第四指名无名指,又名小指之次指,三节在外,本节在掌;第五指为小指,三节在外,本节在掌。其节节交接处,皆有碎骨筋膜联系。

爪甲
【注】爪甲者,指之甲也,足趾同。

岐骨
【注】岐骨者,凡骨之两叉者,皆名岐骨,手足同。


【注】者,肩下内侧对腋处,高起软白肉也。


【注】腋者,肩之下胁之上际,俗名肢窝。

胁肋
【注】胁者,腋下至肋骨尽处之统名也。曰肋者,胁之单条骨之谓也,统胁肋之总,又名曰。

季胁
【注】季胁者,胁之下小肋骨也,俗名软肋。


【注】者,胁下无肋骨空软处也。

脑后骨
【注】脑后骨者,俗呼脑杓。

枕骨
【注】枕骨者,脑后骨之下陇起者是也。其骨或棱、或平、或长、或圆不一。

完骨
【注】耳后之棱骨,名曰完骨,在枕骨下两旁之棱骨也。

颈项
【注】颈项者,颈之茎也。又曰颈者,茎之侧也;项者,茎之后也,俗名脖项。

颈骨
【注】颈者,头之茎骨,肩骨上际之骨,俗名天柱骨也。

项骨
【注】项骨者,头后茎骨之上三节圆骨也。


【注】背者,后身大椎以下,腰以上之通称也。


【注】膂者,夹脊骨两旁肉也。

脊骨
【注】脊骨者,脊膂骨也,俗名脊梁骨。

腰骨
【注】腰骨者,即脊骨十四椎下,十五、十六椎间,尻上之骨也。其形中凹、上宽、下窄,方圆二三寸许,两旁四孔,下接尻骨上际也。


【注】胂者,腰下两旁,髁骨上之肉也。


【注】臀者,胛下尻旁大肉也。

尻骨
【注】尻骨者,腰骨下十七椎、十八椎、十九椎、二十椎、二十一椎五节之骨也。上四节纹之旁,左右各四孔,骨形内凹如瓦,长四五寸许,上宽下窄,末节更小,如人参芦形,名尾闾,一名端,一名橛骨,一名穷骨;在肛门后,其骨上外两旁形如马蹄,附着两髁骨上端,俗名骨。


【注】肛者,大肠下口也。

下横骨、髁骨、楗骨
【注】下横骨在少腹下,其形如盖,故名盖骨也。其骨左右二大孔,上两分出向后之骨,首如张扇,下寸许附着于尻骨之上,形如马蹄之处,名曰髁骨。下两分出向前之骨,末如楗柱,在于臀内,名曰楗骨。与尻骨成鼎足之势,为坐之主骨也,妇人俗名交骨;其骨面名曰髋,侠髋之臼名曰机,又名髀枢,外接股之髀骨也,即环跳穴处,此一骨五名也。


【注】股者,下体两大支之通称也,俗名大腿小腿。中节上、下交接处,名曰膝。
膝上之骨曰髀骨,股之大骨也;膝下之骨曰骨,胫之大骨也。

髀骨
【注】髀者,膝上之大骨也。上端如杵,接于髀枢,下端如锤,接于骨也。


【注】骨者,俗名胫骨也。其骨两根,在前者名成骨,又名骨,形粗,膝外突出之骨也;在后者名辅骨,形细,膝内侧之小骨也。

伏兔
【注】伏兔者,髀骨前膝之上,起肉似俯兔,故曰伏兔。

膝解
【注】膝解者,膝之节解也。

膑骨
【注】膑骨者,膝上盖骨也。

连骸
【注】连骸者,膝外侧二高骨也。


【注】者,膝后屈外,俗名腿凹也。


【注】者,下腿肚也,一名腓肠,俗名小腿肚。

踝骨
【注】踝者,骨之下,足跗之上,两旁实出之高骨。在外为外踝,在内为内踝也。


【注】足者,下体所以趋走也,俗名脚。

跗骨
【注】跗者,足背也,一名足趺,俗称脚面。跗骨者,足趾本节之众骨也。

足心
【注】足心者,即踵之中也。

跟骨
【注】跟,足后根之骨也。


【注】趾者,足之指也。其数五,名为趾者,别于手也。居内之大者名大趾,第二趾名大趾之次趾,第三趾名中趾,第四名小趾之次趾,第五居外之小者名小趾。足之指节与手指节同,其大趾之本节后内侧,圆骨形突者,名核骨

三毛
【注】足大趾爪甲后为三毛。毛后横纹为聚毛


【注】踵者,足下面着于地之谓也,俗名脚底板。
\r正面骨度部位图\p06-d43a31.bmp\r\r背面骨度部位图\p06-d43a32.bmp\r
Tags:《囟门》 《额颅》 《太阳》 《目系》 《目眶骨》 《眉棱骨》 《颧骨》 《山根》 《耳门》 《颊车》 《人中》 《结喉》 《舌本》 《颃颡》 《悬雍垂》 《上窍》 《喉咙》 《胸膺》 《缺盆》 《歧骨》 《毛际》 《横骨》 《下极》 《会阴》 《前阴》 《上横骨》 《肩解》 《辅骨》 《正骨》 《高骨》 《锐骨》 《本节》 《筋膜》 《枕骨》 《完骨》 《颈骨》 《柱骨》 《膂骨》 《尻骨》 《髁骨》 《大肉》 《尾闾》 《大肠》 《交骨》 《髀枢》 《髀骨》 《膝解》 《连骸》 《跟骨》 《核骨》 《三毛》 《聚毛》 《骨度》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二\周身名位骨度] 骨度尺寸 下一篇[卷一] 十二经气血多少歌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