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海指南-第16页-[卷一\六气总论] 燥_中药方集
 
银海指南 - 第16页
[卷一\六气总论] 燥
】 【繁体
《内经》论四时主病之原,独遗燥症。喻嘉言以秋伤于湿一语,正其误为秋伤于燥,而千古疑义晰矣。盖燥为金气,秋时为阳明燥金司令,其气肃杀,故草木黄落。《素问》天元纪大论曰∶阳明之上,燥气主之。气交变大论曰∶岁金太过,燥气流行。又曰∶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至真要大论曰∶诸气郁,皆属于肺。喻嘉言谓属于肺之燥也。又曰∶诸痿喘呕,皆属于上。亦属于肺之燥也。或因蓄热胜湿而燥,金衰津耗而燥,或猝感寒邪,阳气郁于外而燥,或恣食生冷,阳气郁于内而燥,或因于湿,湿化热而燥,或因于风,风胜湿而燥。王好古有减气而枯,有减血而枯。李时珍曰∶枯者燥也。上燥则渴,下燥则结,筋燥则强,皮燥则揭,肉燥则裂,骨燥则枯,肺燥则痿,肾燥则消。目之白珠肺也,燥则眵干作痒。目之黑珠肝也,燥则翳障模糊。目之瞳子肾也,燥则睛光昏。心为火,燥则心阳上浮,红丝系绊。脾为土,燥则脾阴涩缩,黄膜牵遮。治法宜养营润燥,补肺清金。至于阴分素亏,胆汁不充,或胆经焦耗,则一点神膏,涸可立待,亟宜滋补真阴,使水液自生,则光华渐复矣。
Tags:《阳明》 《燥气》 《气郁》 《化热》 《肺燥》 《心阳》 《脾阴》 《润燥》
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一\六气总论] 火 下一篇[卷一\六气总论] 湿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