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指禅-第3页-[卷一] 脉学源流_中药方集

TOP

 
三指禅 - 第3页
[卷一] 脉学源流
】 【繁体
轩辕使伶伦截谷之竹,作黄钟律管,以候天地之节气;使岐伯取气口,作脉以候人之动气。黄钟之数九分,气口之数亦九分,律管具而寸之数始形。故脉之动也,阳浮九分,阴得一寸,合于黄钟。黄钟者,气之先兆,能测天地之节候;气口者,脉之要会,能知人命之死生。本律管以定脉,轩岐之微蕴,诚有未易窥测者。越人着《难经》,推明十变;叔和撰《脉经》,演成十卷,而脉始得灿明于世。迄五代高阳生《脉诀》出,士大夫多议之,由是才人杰士,咸驰骤于笔墨之间,各据其理,各抒其见,而真诀几几乎晦矣。齐澄论脉,女子阴逆,自上生下,左寸为受命之根,心肺脉诊于两尺,倒装五脏,谬妄已极。赵维宗论脉,心肺在上,为浮为阳。肝肾在下,为沉为阴。脾居中州,半浮半沉,半阴半阳。意义肤浅,更属无稽。吴草庐宗《内经》取之于气口,未尽《内经》之奥。朱考享推《内经》,求之于遍身,未达《内经》之专。若二李者(濒湖、士材)将前人所流传之脉,依样画葫芦,演成诗句,字字晓畅。叔和而后,幸有传人,究未得平脉诀,医无权度,殊失《内经》以平人定脉之旨。是编揆之前哲,虽则别开生面,实亦不过发明《内经》及《难经》、《脉经》之义云尔。
Tags:《脉诊》 《五脏》 《平脉》 《平人》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一] 定脉部位 下一篇[卷一] 总论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