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灯续焰-第100页-[卷八] 头痛脉证第六十二_中药方集

TOP

 
医灯续焰 - 第100页
[卷八] 头痛脉证第六十二
】 【繁体
头痛多弦。浮风紧寒,热洪湿细,缓滑厥痰,气虚弦软,血虚微涩,肾厥弦坚,真痛短涩。
弦为阴脉,敛直而无抑扬之势,乃阳虚不能张大,或致外邪所乘。况头乃六阳所乘,邪束于外,阳郁于中,安得不痛?故头痛者多弦。多弦者,不皆弦也。亦有脉浮而痛者,属风,风性飘荡虚浮也。(兼见恶寒发热自汗等证,宜仲景桂枝汤、玄珠茶调散之类。)脉紧而痛者属寒,寒性收敛紧实也。(兼见恶寒、发热、无汗、体痛等证,宜仲景麻黄汤九味羌活汤之类。)脉洪而痛者属热,热性充盛洪大也。(兼见恶热、面赤、口干等证,其痛刺动不定。宜泻青丸二仙散对金散神芎丸凉膈散之类。)脉细而痛者属湿,湿性渗衍濡细也。(兼见体痛、头重冒、鼻塞、目黄等证,宜奇效芎术汤、半夏白术天麻汤,或瓜蒂散,或红豆散搐鼻。)脉缓滑而痛者属痰。痰乃凝水结液,停蓄不流,故替替然缓滑也。(兼见呕逆、痞闷、肠鸣等证,宜局方玉壶丸、半夏白术天麻汤之类。)脉弦软而痛者属气虚。气虚则弦敛软弱,而无鼓动之力。(兼见恶寒、痛而空晕、四肢多寒喜暖、气虚微、体倦等证,宜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之类。)脉微涩而痛者属血虚。血虚则微弱涩滞,而有干燥之象。
(兼见面白、口干、头两侧痛甚而兼晕、痛加于夜或夜热等证,宜四物汤、逍遥散之类。)脉弦坚而痛者属肾。肾气厥逆,不能接引膀胱。膀胱经气壅遏,上实下虚,巅为之痛,脉亦弦直而坚实也。
即《灵枢》经脉篇所云∶膀胱是动,则病冲头痛。《难经》六十难所云厥头痛者是也。(兼见头重晕、腰痛、少腹里急、上热下寒等证,宜六味丸、八味丸、羌活、川芎之类。)《难经》单言手三阳而不及足三阳,恐未尽善。《素问》五藏生成篇云∶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此正指膀胱厥痛不已,甚则入肾而为真头痛也。其痛连脑尽痛,齿亦痛。盖肾主骨、主髓,髓以脑为海,而齿则骨之余也。其脉短涩者,短则阳脱于上,涩则阴衰于下。若手足厥寒至节者,必死不治。(此等证若欲治之,非猛进乌附之药不可。或灸百会穴,以望生于万一。)虽然,头痛又不止此数种。六腑之清阳固上升,而五脏之精华亦上注。外有六淫之侵,内有经络之逆。使隧道壅遏,清阳混淆,而痛作于头巅者多矣。故五脏六腑皆能病此,但宜细察其脉与兼见之证,以别其脏腑、阴阳、寒热虚实而施治焉,则万举万当矣。
Tags:《头痛》 《气虚》 《血虚》 《阴脉》 《恶寒》 《发热》 《自汗》 《桂枝汤》 《茶调散》 《无汗》 《麻黄汤》 《九味羌活汤》 《恶热》 《青丸》 《二仙散》 《对金散》 《神芎丸》 《凉膈散》 《头重》 《鼻塞》 《半夏白术天麻汤》 《瓜蒂散》 《肠鸣》 《玉壶丸》 《补中益气汤》 《君子汤》 《逍遥散》 《气厥》 《经气》 《上实下虚》 《经脉》 《腰痛》 《上热下寒》 《八味丸》 《三阳》 《巅疾》 《少阴》 《真头痛》 《肾主骨》 《会穴》 《六腑》 《五脏》 《六淫》 《经络》 《脏腑》 《寒热》 《虚实》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八\头痛脉证第六十二] 附方 下一篇[卷八\眩晕脉证第六十一] 附方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