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灯续焰-第106页-[卷九\疝气脉证第六十四] 张子和七疝状_中药方集

TOP

 
医灯续焰 - 第106页
[卷九\疝气脉证第六十四] 张子和七疝状
】 【繁体
寒疝,其状囊冷结硬如石,阴茎不举,或控睾丸而痛。得于坐卧湿地,或寒月涉水,或冒雨雪,或坐卧砖石,或风冷处使内过劳。宜以温剂下之。久而无子。宜东垣天台乌药散之类。
水疝,其状肾囊肿痛,阴汗时出。或囊肿而状如水晶,或囊痒而搔出黄水,或少腹中按之作水声。得于饮水、醉酒,使内过劳,汗出而遇风寒湿之气,聚于囊中,故水多,令人为卒疝。宜以逐水之剂下之。有漏针去水者,人多不得其法。(宜腰子散五苓散、仲景牡蛎泽泻散之类。)筋疝,其状阴茎肿胀,或溃或脓,或痛而里急筋缩,或茎中痛,痛极则痒,或挺纵不收,或白物如精,随溲而下。久而得于房室劳伤,及邪术所使。宜以降心之剂下之。(宜白芍、茯苓、当归、小茴香、青皮、黄柏、苍术、川楝之类。)血疝,其状如黄瓜,在少腹两旁,横骨两端约中。俗云便痈。得于重感春夏大燠,劳于使内,气血流溢,渗入脬囊。留而不去,结成痈肿,脓少血多。宜以和血之剂下之。(宜归、芍、牛膝、灵脂、青皮、木香、丹皮、没药、玄胡索之类。)气疝,其状上连肾区,下及阴囊。或因号哭忿怒,则气郁而胀;怒哭号罢,则气散者是也。有一治法,以针出气而愈者。然针有得失,宜以散气之药下之。或小儿亦有此疾,俗曰偏气。得于父已年老,或年少多病,阴痿精怯,强力入房,因而有子,胎中病也。此证不治,惟筑宾一穴灸之。(宜正气天香散之类。)狐疝,其状如瓦。卧则入小腹,行立则出小腹入囊中。狐则昼出穴而溺;夜则入穴而不溺。此疝出入上下往来,正与狐相类也。亦与气疝大同小异,今人带钩钤是也。宜以逐气流经之药下之。(宜金匮蜘蛛散之类。)疝,其状阴囊肿缒,如升如斗,不痒不痛者是也。得之地气卑湿所生。故江淮之间,湫溏之处,多感此疾,宜以去湿之药下之。女子阴户突出,虽亦此类,乃热则不禁固也,不可便谓虚寒而涩之、燥之、补之。本名曰瘕,宜以苦下之,以苦坚之。(宜荔核散、三层茴香丸、济生橘核丸、香附散之类。女子阴突,肝火居多,宜龙胆泻肝汤、加味逍遥散,或少加升提之类。)以上子和论疝七条,形证可谓详悉。但七疝七名,形证亦异,治之当各有方。而俱云下者,恐出偏见。今拟对证方药于下。在诊之者合宜则用,亦不敢概云不可下也。
Tags:《寒疝》 《天台乌药散》 《水疝》 《阴汗》 《寒湿》 《逐水》 《腰子散》 《五苓散》 《牡蛎泽泻散》 《筋疝》 《肿胀》 《血疝》 《横骨》 《气疝》 《气郁》 《正气》 《狐疝》 《虚寒》 《橘核丸》 《肝火》 《逍遥散》 《七疝》 《方药》
管理】【打印投稿】【收藏】【推荐】【举报】【评论】【关闭】【返顶
上一篇[卷九\疝气脉证第六十四] 附方 下一篇[卷九\疝气脉证第六十四] 巢氏七..

相关栏目

温馨提示:

1、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勿延误。
2、站内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常有调整,仅作个人学习、记录、复习使用。
3、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